“以前山茶油加工都參照豆油菜油的加工技術,流程復雜,生產周期長、能耗大?,F在的低溫冷榨生產線可以更好地保留山茶油本身的營養成分。”
在浙江省常山縣常發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精煉車間里的一條全不銹鋼山茶油改進型生產線正在繁忙生產。公司總經理祝洪剛介紹說,這是企業自主研發的生產線,投資逾800萬元。
常山縣油茶種植總面積達27萬畝,2014年的茶籽產量為4600余噸,茶油為1300余噸,產業總產值2.13億元,單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省首位。而在浙江全省,以山茶油為代表的木本油料產業已經擁有417萬畝的種植面積,其中油茶種植面積250萬畝。
記者從在當地召開的浙江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現場會上獲悉,浙江的木本油料種植史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2009年,浙江省出臺了《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連續6年實施木本油料產業提升項目,累計投入資金逾13億元。
經過6年的持續投入,產業提升效應初顯。在常山縣同弓鄉中和村油茶良種推廣示范基地,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杜紅亮介紹說,通過推廣良種,基地里山茶油的畝產量從15公斤提高到20公斤。而常山油茶研究所與中國林業科學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開展合作,每年已經可以培育350多萬株良種油茶,畝產油量可以達到50公斤。此外,油茶籽深加工、油茶觀光旅游也成為油茶產業的新亮點。據浙江省林業廳統計,2014年,浙江木本油料產業總產值達86.9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144.8%,其中的二、三產業產值66.7億元,占總產值的76.8%。
但是,浙江木本油料產業仍然面臨發展瓶頸,浙江省林業廳廳長林云舉表示,目前浙江木本油料基地低、小、散的問題比較普遍,抗風險能力弱,還沒有形成市場競爭優勢。另外,由于木本油料投入周期長、產出慢,總體效益不高,加之缺乏類似糧食補貼一樣的長期政策扶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浙江省副省長黃旭明也指出,總體來看,浙江油茶產業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后,經營方式還比較粗放,迫切需要轉變產業發展方式。
林云舉說,按照計劃,到2020年,浙江全省將建成10個以上的油茶、山核桃、香榧等木本油料縣域產業集群,木本油料種植面積達到460萬畝以上,年產木本食用油達到6萬噸以上,綜合產值超過100億元,主產區農民來自木本油料產業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