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5年)近日正式發布,確定未來10年重點發展中高端消費用水,并依托高原生物資源,重點開發高原特色飲品。規劃提出,到2020年,西藏天然飲用水產量達到500萬噸,力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以上,建成全國天然飲用水重要供應地。飲用水產業日漸成為富民興藏的新產業。
《西藏自治區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5年)近日正式發布,確定未來10年重點發展中高端消費用水,并依托高原生物資源,重點開發高原特色飲品。規劃提出,到2020年,西藏天然飲用水產量達到500萬噸,力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以上,建成全國天然飲用水重要供應地。飲用水產業日漸成為富民興藏的新產業。
——“亞洲水塔”發力飲用水產業
西藏被譽為“亞洲水塔”,是我國水資源最富集的省區,水資源總量、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畝均水資源占有量、水能理論蘊藏量、冰川總面積五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
《西藏天然飲用水資源調查評估情況》數據顯示,西藏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394億立方米,占到全國的16.5%。西藏飲用水具有天然、純凈、健康等優勢,是世界公認的最好的淡水資源之一。
近幾年,西藏將天然飲用水產業提到自治區產業發展的高度,作為經濟增長、富民興藏的新探索,不斷挖掘飲用水產業潛力。
一是科學規劃,做好頂層設計。為加快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西藏成立了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由10家水產業企業聯合發起成立了“西藏自治區天然飲用水行業協會”。此次發布的規劃,對西藏飲用水產業發展背景與現狀、主要目標、發展方向與產業布局、主要任務、保障措施都做了詳細說明。
規劃表示,在未來10年內,西藏天然飲用水行業重點發展的水產品為中高端消費用水,并將依托青稞、蟲草、紅景天等高原生物資源和優質水資源,開發生產具有高原生態資源優勢的特色飲品。
二是尋找外力,與國家部委、企業合作。近兩年,西藏不斷加強同工信部等部門合作,推介“西藏好水、世界共享”名片。2014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推介活動,得到工信部、財政部等10余家中央部委的支持。中石化集團、光明食品集團、中國黃金集團、中國飲料工業協會、三峽集團、山西永鑫焦化有限公司與西藏自治區簽訂合作協議。目前,中石化與西藏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推出的“卓瑪泉”品牌已進入上海、香港等地市場,受到消費者青睞。
——水產業漸成富民興藏新產業
上世紀90年代,西藏誕生第一瓶本土礦泉水。經過20多年發展,目前西藏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天然飲用水生產企業達28家,建成生產線30余條。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工信廳了解到,2014年,西藏全區規模以上天然飲用水產量15.3萬噸、增長60%,產值5.3億元。2015年上半年,產量達到10.7萬噸、增長17%。天然飲用水產業已成為西藏最具發展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
西藏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表示,西藏將把天然飲用水產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作為綠色、富民、興藏的重點支持產業,充分利用各方資源與優勢,讓“西藏好水、世界共享”成為西藏飲用水產業的靚麗名片。
為此,西藏從稅收、財政等方面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日前下發的《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到,天然飲用水企業統一執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企業所得稅15%的稅率,并可享受3年免征地方部分所得稅的政策。此外,企業還可享受比全國低2個百分點的貸款利率政策。企業招收西藏高校畢業生,可獲得5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獎勵及社會保險補貼。
此次出臺的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區天然飲用水產量達到500萬噸以上,力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以上,帶動相關就業過萬人,培育8-10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天然飲用水骨干企業,并建1-2個倉儲物流基地。到2025年,西藏天然飲用水設計產能達到1000萬噸,形成400億-800億元的產值規模。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理事長趙亞利表示,目前瓶裝水是飲料行業市場規模最大的品種,同時年增長率也最快,年增長率達到19%。西藏豐富和優質的水資源會吸引更多的飲料企業到西藏投資建廠,并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掘金西藏水產業市場需處理三個平衡
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地處偏遠,交通等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開發和經營成本相對較高,建議開發水市場的相關企業處理好三個平衡關系。
一是注重生態安全與科學開發的平衡。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西藏生態,既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是政治任務。記者了解到,西藏在支持飲用水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將建立健全天然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機制,依法建立天然飲用水水源衛生保護區,劃定天然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帶。同時,西藏將嚴格規范開采程序,加大對違規開采行為處罰和打擊力度,杜絕水開發中的二次污染。這要求企業從國家戰略高度,在開發中嚴守生態紅線。
二是注重區內市場與區外市場的平衡。西藏人口只有312萬余人,區內市場相對較小,決定了西藏飲用水的更大市場在全國、在世界。但由于長期缺乏科學規劃,加之生產經營成本高,導致西藏飲用水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低,甚至在區內也競爭不過一些區外品牌。
“在銷售環節上,我們主要依托對口援藏優勢,重點開發北京市場,已經簽約年銷量10萬噸的合作協議;面向上海、濟南等區域市場,預計今年將實現20萬噸的銷售目標。但是,因為水處理生產線投入高、產品運輸困難等問題,生產經營成本均高于內地同行企業。”西藏大昭圣泉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軍說。
王軍認為,應采取差異化發展策略,根據需求區分市場發展。既要有專注于高端的品牌,也要有專注于中端的品牌,并開發多種口味、不同保健功能、不同用途的礦泉水產品。根據不同產品開發新穎的包裝,針對不同銷售場合選取不同的代理模式,針對不同的目標群體制定營銷策略。
三是注重線上與線下的平衡。阿里巴巴農村電商講習所首席講師杜千里說,隨著西藏物流系統的不斷優化,加之網購日漸深入人心,走電商銷售將是西藏礦泉水走向消費者的必經之路。建議在行業協會牽頭下,注重線下銷售推廣的同時,加快構建西藏飲用水電商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