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新規的出臺,無疑將會對出行市場的各方參與者產生巨大影響。誰將被淘汰出局?誰將被迫調整戰略?誰迎來絕佳利好?記者根據掌握的情況和線索,大膽對出行市場的未來發展做出四點猜想。
專車新規的出臺,無疑將會對出行市場的各方參與者產生巨大影響。誰將被淘汰出局?誰將被迫調整戰略?誰迎來絕佳利好?記者根據掌握的情況和線索,大膽對出行市場的未來發展做出四點猜想。
現有專車命運:私家車淘汰出局
對于專車車輛,專車新政要求車輛應為7座以下乘用車,使用性質登記為出租客運,取得預約出租汽車類別的《道路運輸證》。根據《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小、微型出租客運汽車使用年限為8年。這意味著從事專車服務的私家車主,如果將車輛屬性登記為出租客運,其私家車使用年限或將受到影響,從不受年限到有限使用年限,大量私家車或退出專車平臺。對于駕駛人,《管理辦法》要求需取得《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證》。
目前,專車的從業群體大致可以為兩類,一類是專職做專車,另一類群體是兼職。按照政府部門的管理精神,專車車輛、駕駛員應該專業化、職業化,從而保證服務質量和運輸安全,而從事兼職的私家車主難以保證服務質量和乘客權益。專車新政無疑將促使私家車退出市場,專車兼職司機恐怕也要和專車服務Say Byebye了。
市場競爭格局:得車源者得天下
在新規出臺前,滴滴、Uber占據了國內專車市場絕大部分份額,這與它們獲得大量融資不無關系。兩家出行平臺通過更優厚的補貼吸引了大量的車源,包括很多私家車,當然還包括更多有出行需求的消費者。
如今,專車新政對車輛與駕駛人的規定,將私家車源排除在外,接入滴滴、Uber等平臺的絕大多數私家車將不得不退出。剩下的車源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租賃公司的車輛,另一部分是自購車輛。大型汽車租賃公司如神州租車等已經自己做專車,而自購車輛資產模式太重,不符合互聯網公司的輕模式思維,即使購買車輛、培訓人員,也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滴滴、Uber將面臨車源補充的現實問題。
此外,專車新政禁止低價競爭,規范補貼促銷,專車司機不得同時接入兩個或兩個以上網絡服務平臺提供運營服務, 這也將對滴滴、Uber等平臺現有發展模式產生不利影響。對擁有運營車輛的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平臺而言,則將更有利。可以說,誰擁有的車源多,誰將更有市場競爭力。
拼車出行前景:或迎來“第二春”
針對拼車這個“熱點”,交通部特別指出:小客車合乘(拼車)對于方便公眾出行、提高道路和車輛資源利用效率、 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促進節能減排、緩解“打車難”等問題具有積極意義。在英、美等發達國家,小客車合乘出行較為普遍。近年來,隨著低碳出行理念的普及,拼車出行也逐漸為我國公眾所接受。基于此,交通部明確鼓勵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汽車共享,鼓勵市民合乘(拼車)出行。
目前的用車平臺在拼車價格上制定的比較合理,但為了搶占拼車市場,一些平臺通過高額補貼吸引車主,車主最后獲得的收益高于成本。此次出臺的專車新政規定,不得以私人小客車合乘(拼車、順風車)名義提供運營服務。記者預計,未來針對拼車的高額補貼會減少甚至消失, 繼續拼車的車主將是真正踐行“低碳出行、共享出行”理念的人。加之私家車退出專車市場,這些車源或進入這個領域,拼車出行將迎來第二個發展機遇期。當然, 政府部門及拼車平臺對于這個出行領域的進一步規范和管理也將同時推進。
官方專車前景:獲難得市場機遇
此前,一些出租車公司為了與時俱進,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專車”平臺。由于運營車輛全部為政府許可的出租運營車輛,且掛有出租車特有的牌照、司機持有從業許可證件,它們被稱之為“官方專車”。
然而,官方專車誕生之初,并不被外界所看好。究其原因,一是互聯網專車是規模經濟,出租車公司的車源根本無力與已成為巨頭的用車平臺滴滴、Uber等競爭;二是定價過高,由于車輛是自己的、人員也是自己的,維修保養成本也是自己的,決定其定價要高于普通出租車, 而滴滴、Uder等專車的價格加上補貼往往比乘坐出租車低。
如今,專車新規的相關規定相當于要求在互聯網專車平臺上的運營車輛和駕駛人提出了規范的要求,這使得“官方專車”在車源上擁有了一定優勢。此外,專車運營的具體實施辦法由各地方制定,且均需要在當地申請許可。這對全國性的互聯網出行平臺不利,而對在單個城市或地區運營的官方專車有利,官方專車無疑迎來難得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