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雙降不屬于非常規的QE措施】10月26日,央行有關負責人就降息降準以及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進一步答記者問稱,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后,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開啟了新的階段,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提高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
10月26日央行有關負責人就降息降準以及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進一步答記者問稱,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后,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開啟了新的階段,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提高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該負責人同時指出,中國尚未面臨“零利率”的約束,名義利率水平仍在“零”之上,此外存款準備金率也相對較高,因此當前在需要增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的時候,利率工具及準備金率工具都有使用空間,降準措施也不直接擴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不屬于非常規的QE措施。
此次“雙降”是根據經濟物價以及流動性形勢變化所作的合理的、必要的政策調節。從降息來看,主要是9月份整體物價走低,需要通過適當下調名義利率來使實際利率回歸合理水平,促進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歩降低,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大家已經看到,9月份CPI同比上漲1.6%,比8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而且對基準利率的調整除了主要觀察CPI的變化外,也要適當參考GDP平減指數等其他物價指數的變化。統計數據顯示,GDP平減指數比CPI更低,前三季度GDP平減指數為-0.3%。此外9月份PPI更是同比下降5.9%,已連續43個月為負。因此,隨著物價整體水平走低而適當下調基準利率是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央行稱,從降準來看,主要是應對外匯占款減少所產生的流動性缺口,滿足經濟增長對流動性的正常需要。前些年我國外匯大量流入,外匯占款增加很多,導致流動性供應過剩,所以當時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加以對沖。目前外匯形勢發生變化,前幾個月外匯占款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雖然近期外匯市場預期趨于平穩,外匯占款對流動性的影響基本中性,但未來影響外匯占款變化的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且隨著經濟規模的增長,對流動性的需求也會增加。此外,10月份稅款集中入庫減少了流動性。因此,當前需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一些流動性,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需要指出的是,降準只是使法定準備金變為超額準備金,央行資產負債表總規模并沒有擴張。
我國“雙降”措施與國外央行采取的量化寬松政策(QE)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國外實施QE的背景是名義政策利率已經觸及“零”下界,難以再通過常規的降息方式來使實際利率下降和增大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在這種情況下,才不得不采取直接擴張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非常規辦法來支持經濟,也就是購買一定數量的特定資產(如某些債券),所以才被稱為“量化”的寬松政策。
而我國此次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顯然都是很傳統的、常規的貨幣政策措施,并不是QE。中國尚未面臨“零利率”的約束,名義利率水平仍在“零”之上,此外存款準備金率也相對較高,因此當前在需要增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的時候,利率工具及準備金率工具都有使用空間,降準措施也不直接擴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不屬于非常規的QE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