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安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西安市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實現生產總值3907.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在宏觀經濟增速動力不足、整體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西安經濟實現7.8%的增速實屬不易,但是與重慶、武漢、成都等中西部重要城市相比,西安這一增速水平并不占據優勢。西安生產總值占陜西全省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很高,過去西安一直占據著陜西經濟的半壁江山,現在這種“壟斷”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是西安生產總值仍然為陜西的三分之一左右,西安經濟發展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陜西經濟的發展走向。在經濟轉型時期,陜西只有穩住了西安經濟,才能穩住大局。盡管,相對前兩個季度,西安經濟增速有了小幅提升,但是危機并沒有完全解除,除了復雜的外部環境之外,西安內部發展也存在多個隱患。
投資率高企
西安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投資,高投資率增加了經濟運行風險。根據國際經濟發展經驗,發達國家投資率一般在15%-20%左右,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率為20%-30%左右,新興經濟體由于社會需求增長迅速,投資需求旺盛,投資率會高一點,在經濟發展最快時期,投資率可以達到40%,但是西安投資率遠遠高出這一水平。2014年西安固定資產投資是GDP的1.08倍,而深圳2014年投資率不到17%。西安投資率不僅遠遠高出全國80.56% 的水平,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也居“領先”地位。
高投資率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帶動經濟增長,但是投資率長期高企、增速高于GDP增速,會增加經濟中的隱性風險。高投資率說明西安經濟發展方式粗放,投資效率非常低,資金利用水平低,大量的投資資金流向國有企業、政府等低效率、低市場化的主體手中,民間資本不發達,這可能誘發信貸擴張、土地財政、債臺高筑等一系列問題,嚴重的話,還會直接導致經濟衰退。
今年以來,中國已經連續四次降息,政策不斷地注水,但是投資動力仍然不足,這就說明在經濟發展低迷時期,投資也必然會缺乏動力,以刺激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速提高的方式只能解一時之需,并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重點必須要轉向消費。在內外交困的環境下,西安更應該如此,地方政府必須要采取措施降低投資率,刺激內需,若不然,西安就有可能步東北后塵。
開發區惡性競爭
開發區帶動是大西安范圍內普遍的一種發展模式,雖然這種發展模式的利弊效應還沒有完全被證實,但是至少在西安當地官員看來,開發區帶動模式是西安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自渭北工業區成立之后,西安市的開發區就由原來的“五區一港兩基地”發展至九個,這還只是市級以上的開發區個數,在各個縣區內還有不在少數的工業園區。開發區與行政區之間矛盾重重,導致開發區之間惡性競爭嚴重。
既然西安走的是開發區模式,開發區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可想而知。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各級政府爭先恐后地建設規劃經濟開發區,爭搶項目,最終導致各個開發區功能結構相似,無法形成差異化競爭,由利益沖突而引發的惡性競爭,不僅會降低開發區的競爭力,還會影響產業集聚和集群的形成。西安汽車產業“一南一北”的格局,就是西安經開區與西安高新區搶項目的最終產物。
這些只是西安開發區的內斗,放在整個陜西省內,開發區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開發區涉及到財政收入、GDP等多項政績考核指標,彼此之間搶項目也就不難理解了。為了避免開發區之間的“內斗”,開發區的考核指標體系需要進行調整,行政區和開發區之間的利益也要實現共享,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力量對開發區發展的影響,在開發區的規劃、開發及發展全過程中,引入市場化手段,促進開發區之間的良性競爭。
工業短板明顯
2014年,西安三產比值為3.9:40.3:55.8,以2015年前三季度的數據計算,第三產業對西安產業總值貢獻率為67.7%,GDP5.3個百分點是由第三產業帶動的。盡管從理論上講,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應該是西安發展的一大優勢,但是對于一個地方經濟、城市建設、居民生活水平等各個方面發展水平都還比較低、正在向工業化方向發展的地方來說,第二產業經濟增長貢獻率較低并不能算得上好事。
雖然西安正在全力朝著國際大都市的方向發展,但是無論是在全國范圍內還是在全球范圍內,目前西安在社會分工中扮演的角色仍然是制造業基地,其第三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上都不具備競爭優勢,最典型的就是西安現代金融業發展滯后。未來,西安經濟發展離不開工業帶動,西安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也要依靠它的優勢工業去打造。也許正是意識到這一點,西安市才會成立渭北工業區,以彌補西安工業短板。
從西安工業發展歷程來看,西安工業的基礎并不薄弱,也形成了以航空、軍工、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西安工業以加工制造業為主,重工業占比比較大,其中裝備制造業占西安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50%。盡管西安的制造水平在全國范圍內優勢明顯,但是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一段距離,尤其是在航空、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是西安工業發展的一次良機,也為西安工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西安制造業未來應該朝著信息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