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國際油價供需矛盾仍在加劇,導致做空油價的投機客卷土重來,并一舉將油價壓低至兩個月新低。
截至昨日收盤,紐約商業交易所12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質原油期貨價格(WTI)下跌62美分或1.4%,收于每桶43.98美元,為8月27日以來最低收盤價。12
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45美分或0.9%,收于每桶47.54美元。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自從2014年夏季以來,原油供應過剩對油價造成了持續的壓力。自2014年夏至今,在市場密切關注減產訊號的同時,原油庫存已經增加了一半以上。這無疑成為了投機者打壓油價的大好機會。
盡管生產商在過去一年將超過半數的鉆井閑置,但美國10月14日當周EIA原油庫存大增802.8萬桶,創六個月以來最大增幅;并在過去四周仍增加2260萬桶至4.77億桶,增幅達到5%,并創下1930年來歷年10月份中的最高水平。國際能源署(IEA)認為,全球原油市場的供應過剩局面可能持續到2016年。
與此同時,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當周,對沖基金持有的WTI原油空單大增18%,為7月21日以來空單的最大增幅。結果是,它們的凈多合約下降超過1.6萬份。
而美國油服公司貝克休斯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當周美國石油活躍鉆井數減少1座至594座,實現連續第8周減少,達到2010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一直唱空油價的高盛近日再度發表看空觀點。高盛稱,油品庫存接近最大容量,這將使供應過剩進一步惡化,油價可能急劇下跌。在今年9月的報告中,高盛曾表示油價將跌至20美元/桶。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rey Currie指出,由于供給過剩,原油價格在未來15年內都將維持低位運行,原油跌破20美元的可能性不超過五成。更大的可能性是原油公司將在今年10月或者明年3月削減產能,從而限制油價下跌幅度。高盛認為油價長期目標價將是50美元/桶,但是如果其他大宗商品和宏觀環境施壓的話,油價會面臨下行壓力。
“大宗商品熊市可能會持續很多年。由于削減產量并不足以遏制全球供應過剩,油價將跌至每桶35美元。” 摩根士丹利也表示。
此外,中國央行近日“雙降”也被市場人士解讀為給油價帶來了一定壓力。CMC Markets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科林-契辛斯基(Colin Cieszynski)表示:在上周中國人民銀行降準降息之后,“油價一蹶不振”。
對此現象,業內人士指出,對于中國央行“放大招”的原因,交易員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認為,央行采取刺激政策將遏制住經濟下滑趨勢,給全球經濟帶來利好;另一種看法則認為中國當前經濟表現比官方預期的更為疲軟。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進口國,倘若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那么大宗商品的需求將進一步萎縮,慢慢熊市也就難以扭轉了。”上述分析人士指出,這也是為什么投資者在大宗商品價格短暫的上漲后,便迅速選擇拋售留住現金的原因。
不過,石油行業觀察人士表示,盡管消費者歡迎更低的油價,但石油企業卻深受其害。低油價導致一些新的石油項目工期推后或者取消。北美洲的石油企業資本開支削減狀況最為嚴重,同時整個石油行業都感到寒意,預計2016年還將出現更大幅度的資本開支削減。
然而,這卻給中國企業抄底美國油氣資產提供了契機。有媒體近日報道,新潮實業25日在一份提交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文件中稱,作為收購寧波鼎亮匯通股權投資中心交易的一部份,該公司將收購西得克薩斯州的石油資產。新潮實業預計收購鼎亮匯通的交易價格約為人民幣83億元(約合13億美元).
銀行家和其他業內人士稱,很多中國企業,包括一些主營業務不包含油和天然氣的企業,都表達了對收購北美能源資產的興趣。因供應過剩而導致的全球油價長期下滑已使得很多資產價格變得非常有吸引力。
實際上,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中國能源公司的理想投資目的地,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有穩定的石油勘探和開采法律。但美國對中國資本投資潛在敏感領域的限制意味著,中國公司對美國能源領域的投資(到目前為止)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