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消費金融市場已經初步形成銀行系、電商系、P2P系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互聯網系四大力量并駕齊驅的局面。
據艾瑞咨詢公布的首份消費金融報告數據,預計到2017年,消費金融整體市場將突破千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高達94%。巨大市場空間引各路資本“競折腰”。截至目前,消費金融市場已經初步形成銀行系、電商系、P2P系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互聯網系四大力量并駕齊驅的局面。與此同時,旅游、教育、醫療等各個細分領域的消費金融發展也是如火如荼。各種力量使出渾身解數,攪動互聯網金融市場。
銀行系根正苗紅
銀行系是最早涉足消費金融的力量之一。2009年政策閘門初開,中國銀行、北京銀行最早成立消費金融公司。隨后興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旗下永隆銀行、湖北銀行、徽商銀行也紛紛入局,銀行系力量不斷擴容。
據銀監會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最早4家試點的消費金融公司均實現盈利,截至2014年11月末,凈利潤達4.61億元,資產利潤率高于商業銀行水平。風控能力、征信數據以及資金實力使得銀行系軍團天然具備進軍消費金融的優勢。
不過,決策流程冗長、組織架構繁雜以及互聯網金融經驗的匱乏也制約了銀行系的競爭力。俗話說船大難掉頭,從傳統銀行業的發展模式、運作模式以及營銷模式來看,確實較難完全摒棄之前舊有的做法和思路,轉而擁抱全新的移動互聯網。這應該是目前擺在銀行系面前最大的挑戰。
電商系任性營銷
以天貓、京東、蘇寧三大電商平臺為代表的電商系是消費金融市場另一股表現亮眼的力量。而截至目前,三大電商平臺均已涉足消費金融,且已形成完整清晰的策略和征戰計劃:其中,蘇寧在獲得消費金融牌照后,推出其第一款消費信貸產品“任性付”與南京50家以上的大零售商和幾千家商戶簽約合作,主打個人消費貸款。天貓和京東在消費金融領域雖暫沒持照,但早已布局類消費金融業務。如京東推出白條,并聯合中信銀行發行白條信用卡;阿里憑借海里征信數據推出天貓分期、花唄。
而積木盒子與芝麻征信合作的“讀秒”,愛錢幫聯合江西銀行推出的“閃墊付”則代表了P2P平臺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嘗試。
電商系秉承自身一貫的優勢,豐富的消費場景、海量交易數據、強大的營銷能力以及多年來的渠道積累、品牌背書——其擺在公眾面前的產品、應用甚至營銷手法都讓人覺得非常亮眼。但金融產品畢竟要看后臺的功力,遠非幾個廣告和噱頭能夠保證的。包括最近高調進入消費金融領域的幾大P2P公司,真正考驗他們的應是產品的生命力。
互聯網跨界出“黑馬”
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異業聯盟、跨界嘗試成了各個行業的新玩法,在此背景下,以互聯網金融為特征的消費金融公司陸續出現,其中也不乏“黑馬”。以馬上消費金融公司為例,該公司有陽光保險、重慶銀行、重慶百貨、物美控股、浙江小商品城等幾大股東,把跨界玩法引入消費金融領域。保險、銀行、線下商超幾大力量結盟,從資金、消費場景、風控三個方面保證了其行業競爭力。
對比電商系公司,馬上消費金融并未在營銷上有過多花樣,但其首款產品——馬上貸在業內卻保持著不錯的口碑,馬上消費金融內部也透露出,從公測期到正式全國開放,短短3個月單日交易額即突破100萬元。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各股力量、多家企業搶灘消費金融,未來行業內競爭激烈,洗牌出局在所難免,企業利潤也會逐漸攤薄,而最終勝出的公司,必將是在風控、資金實力、征信、消費場景、線上線下渠等各方面實力雄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