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國內市場4G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06.9%。業內人士指出,在終端市場增速逐步放緩的大背景下,品牌間同質化競爭或將引發新一輪行業洗牌。
智能手機迎來了密集發布期,值得注意的是,三星、魅族、樂視、小米等近20個品牌同月發布新品在行業內尚屬首次??v觀手機廠商發布的新品,盡管有部分新技術亮相,但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微小創新,并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顛覆性創新出現。據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國內市場4G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06.9%。業內人士指出,在終端市場增速逐步放緩的大背景下,品牌間同質化競爭或將引發新一輪行業洗牌。
廠商扎堆發布新手機
近期手機市場可謂如火如荼,小米、魅族、華為、一加等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新產品,陸續展示最新的技術,以4K顯示屏、4GB運行內存、指紋識別、大容量電池、長續航、更高的像素、玫瑰金等多種配色、高配置低價等等特性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據了解,在10月14日,中興威武智能手機舉行“新·實用主義”新品發布會,中興威武3C正式亮相;10月15日,神舟在北京柏悅酒店舉行新品發布會,神舟發布了金屬機身手機5英寸銳龍P5、5.5英寸銳龍P8、銳龍P9;10月19日,錘子科技在北京展覽館劇場(北展劇場)舉行堅果手機特別版的小型發布會,正式發布文青版堅果手機;10月20日,OPPO秋季新品品鑒會在北京五棵松體育館舉辦,正式推出國行版OPPO R7s手機;10月20日,HTC在紐約、倫敦、新德里和臺北舉行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號稱可取代iPhone 6s的HTC One A9手機;10月26日,努比亞將舉行nubia Z9 Max/mini精英版線上發布會,nubia Z9 Max精英版新增側邊指紋識別功能。
廠商各顯神通力求差異化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812萬部,同比下降10.2 %。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內手機市場并不怎么好過,其已經逐漸進入飽和狀態。既然如此,手機廠商為何還要爭先恐后發布新手機呢?
第一是為了跟風蘋果,蘋果iPhone的顛覆性成功,使得許多手機廠商從生產到銷售模式向其靠攏,尤其是蘋果每次在發布新品前所召開的發布會,引得眾多廠商跟風效仿。譬如,在蘋果每次發布新手機之前,許多廠商會選擇在其之前發布,不僅可以“借勢”,很多用戶知道蘋果新手機的發布時間,心理上對新款手機產品存在期待,還可以“攔截”蘋果,通過發布新產品搶奪用戶,避免被蘋果新品占盡風頭,一舉兩得。
第二是為了瞄準“節日經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機密集發布期主要集中在每年春季的三到五月份以及九到十月份,在此情況下,新機發布后不久就會出現比較重大的節日和假期,如五一節、十一黃金周,以及北美的圣誕購物旺季等,這些節日或多或少都會帶動電子產品的消費。
第三是為了促成“手機節”效應。眾多廠商密集地發布新手機,很容易對消費者產生影響,讓消費者潛意識中出現購機的需求。手機廠商“無意”之間合伙辦成了一個“手機節”,消費者可以將其看作是“集體招標”,手機廠商輪流登臺召開發布會,按順序展示自己的產品,面向消費者進行“競標”,很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的“主角”需求。
正在經歷新一輪洗牌
如今,我國已經步入4G發展的快車道,隨著而來的換機潮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盡管如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國產手機市場留給新興手機硬件創業者的時間不多了。多家市場研究公司日前也表示,盡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市場,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正逐漸飽和,其銷量在第二季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手機市場出貨量的增長基本上是依賴于“替換手機”,第一時間追逐新品的購買者逐步減少。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價格戰的開打、同質化的競爭,也令大批中小智能手機商陷入窘境。據了解,大可樂、百分之百、博沃等手機品牌均已淡出江湖。沒錢可燒、資金鏈斷裂、最終難以為繼是這些手機走向沒落的共同原因。
在此背景下,在智能手機市場里跑馬圈地已成過去時。綜合市場份額、資本實力來看,“中華酷聯”已經解體,一些小的智能手機廠商則很有可能成為“炮灰”。中研普華分析師指出,“整個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洗牌。”小米這樣的廠商雖然不至于倒閉,但危機很大;而魅藍、樂視和一加這樣的老牌廠商的子品牌,則會在市場中迅速崛起;進口廠商和國內一線廠商中,蘋果、三星、金立、中興的地位有望更加穩固??梢哉f,在手機行業的狂歡背后,逐漸呈現出兩極分化,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
業內人士指出,在終端市場增速逐步放緩的大背景下,品牌間同質化競爭或將引發新一輪行業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