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地單位首先應該充分把握市場動向,理性估值,不能過于樂觀地暢想未來的地塊價值,誤導開發商對項目的判斷,避免高價地可能帶來的樓盤滯銷、爛尾等情況發生。
10月23日,淡出杭州的雅戈爾,在寧波大本營,以總價約18.4億元,樓面價12276元/平方米,成為目前為止寧波土地市場的單價地王。10月份以來,京滬等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異常火爆:葛洲壩以7.5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刷新單價地王紀錄,中國金茂與碧桂園聯合體又以140%溢價率挺進北京。
但地王并不意味著銷冠。杭州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高價拿地的中企御品灣房子已經造好,卻仍然未售出一套,原因就是當時拿地成本太高,此后又遇政策調控,一時間整個銷售被“冰封”,難以動彈。現在即便隨行就市,虧本也是板上釘釘。
回頭來看,很多地王的產生都是沖動型“消費”。地塊被描述得很好,前景期望很高,遇上幾家開發商爭相叫價,不知不覺樓面價突破一個又一個高度,而杭州最近也取消了溢價率上線,土地成交價格完全由拍賣現場開發商的理性程度決定。但事實上,許多開發商拍完地后才發現,過高的預期打亂了原有對地塊的部署和期望,對產品的定位也會走偏,很容易導致滯銷。
再者,杭州市目前新房庫存已經突破17萬套大關,創下新高。這種形勢下,作為開發商一定要準確判斷整體市場環境、地塊所在板塊的競爭力以及庫存現狀,不能盲目跟價,超出預期應果斷放棄,打腫臉充胖子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9月以來,杭州不少地塊的溢價率已經超出預期,土地價格可能也超出了很多開發商原有的估值,這種現象應引起市場足夠的重視。筆者認為,做地單位首先應該充分把握市場動向,理性估值,不能過于樂觀地暢想未來的地塊價值,誤導開發商對項目的判斷,避免高價地可能帶來的樓盤滯銷、爛尾等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