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和歐洲等成熟市場仍然是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的最重要目的地。但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企業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并購數量也達到了67宗,超過了去年全年水平,僅次于北美和歐洲(含英國)。
政府的鼓勵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需求讓中企海外投資并購繼續升溫。根據普華永道的統計,至少有4項數據,今年前三季度的數值已超去年全年。
首先,海外并購總量已超去年,再創歷史新高。
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交易數量為257宗,超過去年全年;前三季度共有11宗交易其金額大于10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4宗,但交易金額仍達到了452億美元,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2015年的最大手筆當屬中國化工以85億美元收購意大利車輛工程機械公司倍耐力,這也是近幾年來的最大一筆。
第二,民企表現突出,海外并購交易數量已達國有企業的近三倍,也超過了2014年全年水平。
雖然民營企業和財務投資者參與的海外并購交易單筆相對金額較小,但仍保持規模級水平,約167家,國有企業和財務投資者分別為59和31家。
普華永道中國中區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李明先生表示,民營企業關注的重點標的是有技術的制造企業、擁有品牌和客戶資源的消費品企業、關注生活方式提升的傳媒娛樂企業等。
第三,國企的并購欲望被強烈釋放,前三季度共參與了四個交易金額大于20億美金的大型交易,交易總金額也超過2014年全年水平。
第四,中企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并購數量也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反映了中國企業向成長市場轉移生產基地以及開發新興市場的戰略需求。
目前,北美和歐洲等成熟市場仍然是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的最重要目的地。但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企業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并購數量也達到了67宗,超過了去年全年水平,僅次于北美和歐洲(含英國)。一定程度上,“一帶一路”、 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利好也將會有力促進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尤其是亞洲其他國家的投資和并購活動。
除了積極的增長態勢之外,需要提醒的是,國際稅收環境的新變化很可能會成為影響企業海外投資的又一重要因素。
2015 年10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了“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項目的全部行動計劃的最終報告,中國稅務機關計劃進行一系列改革和調整。普華永道中國國際稅務部合伙人莊樹青女士提出,建議中國企業重新審視經營戰略和稅收策略,包括商業安排、融資模式、海外投資控股架構、稅收遵從等方面,并作出及時應對。另外,由于BEPS成果在各國轉化要求可能存在差異,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還需要做好跨境稅收分歧與爭議的應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