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出租車生意看作是一碗排骨面,那么在不少出租車司機看來,專車就是搶了那塊價值較高的排骨。在喊著“狼來了”的同時,有出租車司機信誓旦旦:大不了,我就去開專車。
臧師傅當年把出租車司機當出了CEO的味道。但是在當下專車橫空出世的年代,出租車似乎在許多方面已經玩不過專車了。
如果把出租車生意看作是一碗排骨面,那么在不少出租車司機看來,專車就是搶了那塊價值較高的排骨。在喊著“狼來了”的同時,有出租車司機信誓旦旦:大不了,我就去開專車。
可是,專車真那么好開?出租車真的就不如專車了?
我們借用臧師傅細算賬的辦法做了一番比較。
一般來說,專車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私家車掛靠的,另一種是租賃公司的汽車。
先來看私家車掛靠這種類型。如果買一輛油電混合車榮威550,牌照免費,打底至少要20萬元。如果司機是高手,一個月能做3萬元算是很厲害了。而互聯網平臺公司從中收取的平臺費在20%-25%左右,也就是7000多元;每月養老金1500元要司機自己交,每月修理費500元左右,再加500元車輛保險費,每月就要支出9500元。如果一輛車按8年折舊,賣出2萬元,折舊費18萬元,平均每月折舊費1800多元,那么一月總支出就是1.13萬元。扣除這些,平均一個月盈利1.87萬元。但事實上,司機最后拿不到這么多錢,因為這筆錢里還未扣除油費開支。
而開出租車的單班車司機,每月交給出租車公司7500多元的指標錢。就算生意少,每天跑800多元的營業額還是能做到的,這樣每月營業額可達約2.5萬元。如此,減去7500元指標錢,還能盈利1.75萬元。專車看似比出租車多賺1200多元,但如果算上油錢就相差無幾了。一般來說,1000元的營業額,最少要200元油費。這么算下來,專車和出租車幾乎打了個平手。
而專車在可控風險和勞累程度方面卻不及出租車。一旦生病,專車因為沒人駕駛,就只能停下來了;而出租車呢,只要交20元頂班費,就有人頂班,相當于幫你交指標。如果一人開專車,生活質量下降不少,神經始終緊繃,連上廁所也要搶單;更容易使人“胸悶”的是,早高峰時常常搶不到單子,搶到了趕不過去,甚至高端車型也來搶經濟型車子的生意,競爭十分激烈。而開出租車,你會找到集體歸屬感,逢年過節,可享受公司多種福利,生病了公司會派人來探望。
相比之下,出租車的勞動強度遠不如專車,收入倒也相差無幾。
再來看看使用租賃公司汽車來開專車的。這種情況,一般繳費8500-9000元不等,這其實也相當于是“份子錢”;但是金額不固定,春節生意好時,“份子錢”就漲上去。
如果是按提成算,一般要業績量達到底線,才發給你工資,然后再按比例分成。如果是有指標的,公司收取的平臺費一般在15%-18.5%左右。這樣一來,一個月3萬元的營業額,扣除各種費用10350元是打底的,還要加上1500元養老金自己出,如此一算,每月的支出費用比出租車還高呢。
可疲勞程度比出租車要高很多。不少專車司機早上5點-6點就出門了,一直做到下午3點-4點才開始睡覺,大多數睡在車子上;然后到18-19點再開始做,一直做到凌晨,主要瞄準接國際航班。公司對專車司機的管理相當嚴格,專車司機要知道航班信息,要會用導航,會看實時信息,因為遲到后一旦被投訴,罰款是上千元的。同時,專車一旦做揚招,就會被靜默一周。
如此看來,很多人說做專車好,大多是由于他不是專職做專車的,是順便來賺外快的。如果真是全職做專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既然如此,傳統出租車公司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應該是在激發駕駛員工作熱情和工作技能上下功夫。現在,很多出租車公司是有業務培訓的,但培訓并不到位也不具體。其實,服務的優劣,主要就是體現在細節上。和乘客見面第一句話怎么講、怎樣才能和乘客打開話匣子、路況擁堵接車晚了該如何向乘客道歉,等等,這些很基礎的服務須知,許多司機并沒有掌握,都應該是培訓的內容。真誠、給予,有了這樣的服務,何懼新手對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