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在于創業者到底花了多少精力建一個APP、把原來的產業鏈結構重新調整,而是在于:創業者是否因為做這件新事情,而把自己定位在不同的地方。
資本市場似乎是有那么一點冷,創業圈的人都說:從下半年開始,我們進入寒冬了。
戈壁創投合伙人徐晨卻很淡定,他認為市場冷熱變化沒關系,創新不在于創業者到底花了多少精力建一個APP、把原來的產業鏈結構重新調整,而是在于:創業者是否因為做這件新事情,而把自己定位在不同的地方。在近日東方財經舉辦的浦江創業論壇上,徐晨說:
創新不需要做得更好,但是你要做的和別人不一樣,這才是創新的真諦。改變現狀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往前走,就是所謂的創新;一種就是回到過去,復古。很多人就是用這種方式改變市場,對現在的方式不滿意,然后打著創新的旗號做著復古的事,包括流行的互聯網+,很多時候企業就是做著傳統的業務。
他認為這些不是真正的創新,把國外的模式稍微拿回來抄一抄,在中國應用,這種“創新”對中國市場沒有理解和覺悟,這些創業者只是想搭上某個概念做些事情。從整個創業環境當中來看,非常多的人在干同樣的事,周圍一些跟隨者為什么進來呢?
他打了一個比喻:我們的感覺往往是和事實情況相反的,大家覺得現在很冷,之后地球會真的開始變冷,現在這段時間給創業者一個提醒,創業熱潮已去,只是之前很多人不知道。
“有智慧的人害怕原因,沒有智慧的人害怕的是結局。”徐晨說:真正聰明的人考慮出去的原因是什么,而多數人關注結果,當你只關心結果的時候,你就看不到更多真相,作為一個創新者,要看到熱潮褪去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結果或者是現狀。
互聯網改變很多事情,但并不是創新的唯一途徑,創新和創業又是兩回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拋開一些模式,去理解別人的創新,這才是有希望的,為什么大家聚在這里,很大的原因就是:聽創業者的意見。”徐晨認為創業需要方法論:評估、學習、再建設、再學習。
“現在流行各種各樣的創業,這是非常無聊的事情,如果有一個模式告訴你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其實也不是創新了。進入標準化的過程之中,一切就已經不是創新了。創新是一種精神,一種智慧,一種所謂的追求,三者結合在一起。”
在方向感明確的情況下,方法是比較重要的,作為一個創新者,需要意識到活在自己的夢里,還是活在別人的夢里?徐晨說,“活在別人的夢里面,自己會無法理解、無法解決問題;如果進入自己的夢里,會找到相應的方法。”他舉例說,這個行業最大的創新其實是沒有創新的,這個行業本身顛覆的是什么呢?創新更多在于沒有顛覆傳統行業,創造新的需求,但現在的公司、現在的做法,都是雷同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并購很多,阿里投很多公司,騰訊投很多公司,是因為在類似創新并不明顯的情況下,創業公司就是做不同的業務,其實這些業務,大公司都可以做的。
“創新不在于創業者到底花了多少精力建一個APP把原來的產業鏈結構重新調整,而是在于創業者有沒有因為創業,把自己定位在不同的地方。創新不需要做得更好,但是你要和別人不一樣,這才是創新的真諦。”徐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