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價格上不去,企業經營效益改善也較為困難,業內認為,穩增長政策措施仍需抓緊落實,為明年經濟奠定穩定基礎。旅游消費、住房消費已經成為推進經濟的重要支點,宏觀調控應該繼續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會福利制度改革,促進消費升級對穩增長的拉動作用。
昨日,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10月中國制造業PMI為49.8%,與上月持平。具體來看,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仍低于臨界點,但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等先行指數略有回升,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繼續改善,業內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總體已處于底部企穩狀態。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在解讀數據時指出,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是10月制造業PMI運行的重要特征。傳統產業繼續壓縮生產,化解過剩產能,有色金屬冶煉及非金屬礦物制品等行業PMI持續低于臨界點;與此同時,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PMI分別為54.6%和52.2%,延續擴張態勢,其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電子制造業等行業持續領跑。
自8月以來,我國制造業PMI指數已連續3個月位于50%的臨界點下方,呈現膠著狀態。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看來,10月中國制造業PMI與上月持平,顯示經濟增長保持穩中趨進的態勢。一方面,新訂單和積壓訂單指數上升,表明市場需求趨穩;另一方面,產成品庫存和采購量指數略升,反映出企業生產活動趨穩。綜合這些情況,可以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總體處于底部企穩狀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則認為,10月PMI整體呈現了平穩走勢,大企業相對發展平穩,中小企業發展雖然存在一定波動,但也在可控范圍內,在未來幾個月,這種格局還有望延續。
國內市場回暖的同時,進出口市場卻持續疲軟,10月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及進口指數分別比上月下降0.5%和0.6%,兩個指數在臨界點下方雙雙回落。趙慶河提醒,由于近期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制造業進出口形勢依然嚴峻。“自身競爭力不足也是進出口不振的重要原因,”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預測處處長祝寶良表示,“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導致國內勞動成本和工資上升,使得中國制造的價格也走上上升通道,失去了原有的廉價優勢。”
針對今年最后兩個月的經濟走勢,有分析指出,四季度經濟持平將是最好的結果,祝寶良也持同樣的觀點,“四季度經濟反彈的空間不大,雖然一系列寬松政策持續發力,但仍無法托底。我不認為工業經濟已經筑底,未來一段時間制造業下行壓力仍不容忽視”。
產品價格上不去,企業經營效益改善也較為困難,業內認為,穩增長政策措施仍需抓緊落實,為明年經濟奠定穩定基礎。旅游消費、住房消費已經成為推進經濟的重要支點,宏觀調控應該繼續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會福利制度改革,促進消費升級對穩增長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