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煤進口商格局大變】中國下游用戶直接進口動力煤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而傳統貿易商的操作空間則越來越小。
從前9個月各項數據來看,國內動力煤(包括褐煤)進口商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型電力集團的排名靠前,集中度大幅提高,而一些傳統的華南貿易商正在從榜單中消失。前3季度中國二十大動力煤(含褐煤)進口貿易商,動力煤(含褐煤)進口量共計6459.5萬噸,占同期動力煤(含褐煤)進口量的64.9%。
從前3季度海關數據來看,國有的下游用戶企業如中國華能集團,廣東省燃料公司、浙江富興電力燃料和大唐集團的排名十分靠前,且進口量占總體比例也越來越大。而以往幾家老牌的華南地區進口商貿易商在前二十大進口商中已經不見蹤影。這顯示出中國下游用戶直接進口動力煤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而傳統貿易商的操作空間則越來越小。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大進口商最新排名中,出現了一家名為蘇艾科(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的貿易商,此次排名第6,較2014年全年排名第113位有顯著的提升。據了解,蘇艾科(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是由俄羅斯礦方蘇艾克(SUEK)獨資建立的公司,由于其有礦方背景,在貨源和價格上有一定優惠;蘇艾克與華能集團簽訂了年度長協,主要供貨給華北和華東地區的電廠。
而受國內煤炭行業持續脫困的影響,神華動力煤進口量急劇下降,從去年貿易商排名第4跌至第89位。據悉,為了響應相關部門的倡議,減少國內煤炭市場供應,神華從2014年四季度開始大幅縮減甚至停止進口煤炭。
由于國內煤價連續大幅下跌使得進口煤價格大多數時間處于倒掛的狀態,進口商虧損嚴重,加之銀行收緊貸款,大量進口商被迫暫停操作甚至退出市場。據安迅思整理海關數據得出,2014年在從事進口動力煤(含褐煤)業務的進口商有340家,而到2015年1~9月已驟降至18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