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投資理財公司,你還敢相信嗎?最近,寧波又一家本土投資理財公司——寧波眾銀財富投資有限公司幾乎在一夜間“人去樓空”。
民間投資理財公司,你還敢相信嗎?最近,寧波又一家本土投資理財公司——寧波眾銀財富投資有限公司幾乎在一夜間“人去樓空”。
11月1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目前,“眾銀財富”各家門店和總部均已關門。企業內部員工及投資者,均已聯系不上公司老板鮑建平、鮑可君姐弟倆。眼下,公安部門已立案調查。
據了解,“眾銀財富”成立于2013年,注冊資本9000萬元,經營范圍是實業投資、投資咨詢服務(除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從2014年起,該公司在寧波迅速擴張,已先后開出13家門店,經營范圍覆蓋了寧波市區,就連余姚也設有網點。
今天,記者在“眾銀財富”設在寧波高新區的一家門店看到,門口的電子屏還在滾動播放著公司的產品信息,可大門已經上了鎖。
隨后,記者來到了位于靈橋路777號10樓的“眾銀財富”總部,這里同樣已是“人去樓空”。由于不斷有投資者來此了解情況,大廈物業還專門在這一層安排了保安值守。
“前幾天還是好好的,沒有任何征兆,實在太突然了。”“眾銀財富”的員工,又是投資者的王先生,至今仍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是“眾銀財富”海曙門店的員工,由于門店每個月都有沖量任務,所以他也經常發動周邊關系網拉業務,而他自己先后在公司投資了五六十萬元。“老板應該是10月30日下午失聯的,因為那天上午老板還在公司,下午本來要開中層會議的,結果就聯系不上了。可之前,沒有任何征兆顯示公司運營出現了問題。”
事件發生后,寧波各大網絡論壇上紛紛掛出了“眾銀財富”投資者相互聯系、維權的帖子,傳言該事件共涉及1000多名投資者,資金總額超過1億元。
對此,記者輾轉聯系上了“眾銀財富”總經理龍勝,他表示已經把相關情況向警方作了匯報,且不方便透露。
記者從海曙公安經偵大隊了解到,經偵部門已經立案偵查,投資者可到經偵大隊就各自情況進行登記。但具體涉案金額,他們暫時也無法確認。
那么,“眾銀財富”究竟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為何眾多的投資者對其如此信任,心甘情愿地將錢交予他們打理呢?
據介紹,“眾銀財富”共有七款理財產品,其中收益最高,為一年期的“眾銀寶”,10萬元起購,預期年化收益為15%。短期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為6.6%左右。與市場上其他民間投資理財公司相比,這樣的收益其實并不太高。
不過,親情式的營銷策略,是“眾銀財富”發展業務的重要手段之一,且使其贏得了不少老年投資者的信任。
家住鎮海的張大爺,今年76歲了,過去他從來都是把錢存在銀行的,可從去年起,他成了“眾銀財富”的忠實客戶。
“家門口就有門店,比較放心,而且他們服務做得很好,逢年過節還會給我們送禮物。”張大爺回憶說,去年,他家附近開了一家“眾銀財富”門店,他進去一打聽,年化收益15%,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三倍,于是動了心。之后,門店工作人員與他建立了聯系,經常打電話向他問候。于是,去年12月,他就在“眾銀財富”投資了22.5萬元,購買一年期的產品。作為額外回饋,張大爺還拿到了幾百元的紅包。
成為客戶以后,工作人員的服務就更加熱情了,除了平時經常發短信問候,逢年過節更有各種禮物可以領取,月餅、雞蛋、水果等,感覺就像親人一樣。
今年7月,張大爺一筆銀行理財資金到期了,他又把13萬元投資到了“眾銀財富”。
對于“眾銀財富”,張大爺信任得幾乎毫無保留。就在今年10月,張大爺又有了一筆資金打算投資“眾銀財富”,不過,當時門店的刷卡機出了故障,沒法完成付款,要付款就得去總部。張大爺竟然放心地把存有21萬資金的銀行卡和密碼都交給了門店工作人員,由對方替他去完成付款。
如今,張大爺的銀行卡和投資協議都沒有拿到,“眾銀財富”已經關門了。算下來,他在“眾銀財富”總共投資了50多萬元,可到目前拿回來的僅有2000多元的紅包。
此外,在不少投資者眼中,“眾銀財富”值得信任,還在于其上市公司的身份。
2014年10月31日,眾銀財富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掛牌。掛牌當日,“眾銀財富”還邀請了60多名客戶一起到現場見證。此后,“眾銀財富”更是將“上市企業”當成了金字招牌,各個門店中,都可以看到一塊“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企業”的牌子。
不過,記者了解到,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的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俗稱“Q板”,掛牌的門檻其實相當低。只要不是“無固定的辦公場所、無滿足企業正常運作的人員、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被國家相關部門予以嚴重處罰、企業的董監高人員存在《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條所列數的情況”即可掛牌。有時候,運作掛牌的時間不到一個月,花費還達不到10萬元。
對于此事,浙江新聞客戶端也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