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雙降的同時,央行表示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這意味著國內的利率市場化過程已經基本走完。在低利率和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保險業也將面臨一場深刻的調整。
在霜降節氣到來時,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自同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盡管降息對于金融市場來說,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這次的降息卻引來了國內媒體關于中國進入負利率時代的討論。是否真的進入負利率時代,官方和業內人士各有說辭,不過,在當前經濟增速破七,進入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以后,在長期內保持低利率水平恐怕是中國金融和經濟體系面臨的新常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雙降的同時,央行表示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這意味著國內的利率市場化過程已經基本走完。在低利率和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保險業也將面臨一場深刻的調整。
資產端:
短期受益,長期面臨挑戰
基準利率是市場上一切資產定價的基準。對于保險公司來說,盡管近兩年來權益類投資和另類投資的比例增加,但是資產配置的主力仍然是以債券等固定收益為主,在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這大部分歸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資產。債券收益率下降將導致這部分存量債券投資的公允價值上升,因此資產升值帶來凈資產受益。
以上市公司為例,券商分析師預測,根據2014年年報披露數據測算,如果利率下降50BPs,可供出售債券資產的公允價值上升將帶來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凈資產分別提升2.35%、0.94%、0.79%、1.14%。
從權益投資來看,降息往往會對股市形成利好,但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提升權益估值,還要看各家的投資能力以及市場上漲的后勁;就非標資產來看,多以期限較長的債權投資計劃為主,且大部分收益率一般與5年期貸款基準利率掛鉤。因此降息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債權計劃的收益率。但是這兩部分資產在整體資產配置中的比例并不高,因此影響有限。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長期的資產配置。伴隨市場利率的下行,新增投資資產收益率下降會對整體投資收益率形成下拉作用,保險投資收益率趨于下降。負債成本因為成本剛性而保持,這樣將導致保險公司獲得利差的能力可能下降,甚至會出現利差損的情況?!氨kU公司在研發新的產品,調整預定利率假設,以及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評估利率方面,可能還會有一段時間,所以這個影響會在較長的時間內顯現出來?!被葑u香港保險分析師joyce huang認為。
在這一方面,早已進入負利率時代的歐洲保險業的經歷或許能夠提供一些借鑒?!皻W洲是世界保險業的重鎮。國債資產幾乎零收益,每年的保費開支卻不因此而減少,歐洲QE對保險業的沖擊巨大。保險業被迫離開傳統的投資領域,尋求更高的收益,這已經是大勢所趨。”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認為。事實上,歐洲央行的QE推出后,大部分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中占據主要配置的政府債券利息率開始進入負值區間。
負債端:
產品結構需調整
一直以來保險業產品都很注重投資屬性,而保障屬性不足。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內保險公司面臨的競爭對手除了業內,更多的是來自于銀行。在利率市場化完成之前,保險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超過同期銀行儲蓄的收益率,因此保費增長迅速。但是近兩年,隨著銀行的高收益率理財產品已經漸漸突破了利率管制的約束,當下利率市場化更是已經走完了全程。因此,保險業深切感受到了來自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沖擊。
保監會自從2013年開始,在持續推進了傳統人身險和萬能險定價利率市場化之后,于不久前實現了分紅險的費率市場化改革。從壽險業來看,費率市場化之后分紅險定價利率在2.5%-3.5%,傳統險定價利率3.5%,萬能險保底收益率1.75%-2.5%。
“這次降息存款基準利率下降25個基點,并取消浮動上限,若考慮上浮1.2-1.5倍,一年期存款利率將普遍在1.8%-2.25%。保險公司目前萬能險結算利率普遍維持4%左右的水平,相比存款利率和理財產品收益率已有明顯優勢。”海通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
事實上,從過去一年的多次降息來看,在降息周期下,費率市場化改革的確漸漸為保險贏得了相對優勢,比如,近兩年內業內崛起的新星諸如安邦、國華、天安等都是憑借儲金型產品占得先機,甚至連人保也加入了這一隊列。儲金型產品的一大特點就是投資屬性更為明顯。
以儲金型產品為代表的理財型保險產品的熱銷,在短期來看,對保費增長是個好消息。但是業內分析師預計在低利率環境下,行業的凈投資收益率或收窄至4.5%-5%之間。雖然在新的償付能力監管準則之下,行業內各家公司面臨的資本壓力應該不會驟然增加,但是保險公司的確應該做好產品結構轉型的準備。分析師建議,債券收益率下行背景下,保險公司需要持續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推動醫療健康以及保障類產品大發展,以做好資產負債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