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突然宣布,資本市場喜大普奔。
全面二孩政策突然宣布,資本市場喜大普奔。
10月29日晚間,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出爐:“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繼2013年放開“單獨二孩”政策后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二孩政策由此正式放開。
政策風口,資本先行,時代周報記者發現, 10月30日,共計有貝因美(002570.SZ)、中順潔柔(002511.SZ)等個股出現漲停。
截至當天收盤,二孩概念股漲幅達3.76%,受其影響,職業教育、網絡安全和在線教育板塊紛紛上揚,漲幅分別達2.22%、2.17%和1.67%。
細分領域,兒童藥、嬰兒奶粉、孕期保健、玩具文教、嬰兒衛生用品等行業上市公司均受到不同程度熱炒,股市由此迎來史上最熱的“二孩行情”。
11月2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維維股份(600300.SH)、貝因美(002570.SZ)、奧飛動漫(002292.SZ)等上市公司,其中維維股份董秘辦人士稱,(二孩政策的放開)對公司總體上是有利的,畢竟是大消費概念。
資本瘋狂背后是投資者投機行為在作祟,財經作家沈萌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二孩政策還未落地施行,短期內不太會形成二胎群體,“真正二孩效應的釋放,應該在兩三年以后”。
史上最熱“二孩行情”
仿佛如2013年11月“單獨二孩”落地的情景重現,近兩年后的10月29日晚間7時許,國家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正式落地,次日資本市場聞聲躁動,二孩概念股出現漲停。
資本市場對于二孩概念股,并未有一個清晰劃分,不過時代周報記者發現,二孩概念股集中在母嬰藥、嬰幼兒奶粉、紙尿褲原料、兒童玩具和幼兒教輔五大行業。
10月30日,受二孩政策利好推動,二孩概念股早盤集體高開,個股上演漲停潮。截至當天收盤,二孩概念股漲幅達3.76%,受此影響,職業教育、網絡安全和在線教育板塊紛紛上揚,漲幅分別達2.22%、2.17%和1.67%。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此輪漲幅潮,與“單獨二孩”政策落地后如出一轍,彼時集中爆發的個股,在10月30日當天再次迎來“第二春”。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A股當天共計有13只個股出現漲停,包括貝因美、科迪乳業、大康牧業、天潤乳業、全通教育(300359.SZ)、金發拉比(002762.SZ)、朗姿股份(002612.SZ)、燕塘乳業(002732.SZ)、中順潔柔、維維股份(600300.SH)、康芝藥業(300086.SZ)、衛星石化(002648.SZ)和江南高纖(600527.SH).
此外,網絡安全板塊表現強勢,綠盟科技(300369.SZ)、任子行(300311.SZ)漲停,衛士通(002268.SZ)、啟明星辰(002439)、北信源(300352)、中國軟件(600536)、華勝天成(600410.SH)等個股漲幅居前。
火爆程度還不亞于此。在線教育板塊的個股甚至在早盤即出現漲停,分別為全通教育(300359.SZ)、新南洋(600661.SH)、華平股份(300074.SZ)、中文在線(300364.SZ)、方直科技(300235.SZ)、拓維信息(002261.SZ)6股,此外洪濤股份(002325.SZ)漲9.63%、銀潤投資(000526.SZ)漲7.13%、珠江鋼琴(002678.SZ)漲6.93%。
股市躁動的背后,是游資散戶和機構資金的強烈追捧,萎靡長達3個多月的股市,股民對市場望而卻步,此次二孩政策的出臺,這個群體如飲甘露。
時代周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維維股份、貝因美、奧飛動漫等上市公司,其中維維股份董秘辦人士稱,(二孩政策的放開)對公司總體上是有利的,畢竟是大消費概念。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二孩政策的出臺,對股市有相當大的帶動作用,如嬰幼兒用品、少兒教育和醫藥等相關個股,均出現了漲停態勢。
其實正所謂漲有理,跌亦有理。其實,有些經歷的股民都知道,A股是政策市,市場的每次躁動及瘋狂背后,都離不開政策的因素。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翻開股市日記,上述二孩概念股,在2013年11月18日也曾爆發過,當天是周一,在此之前的11月15日(周五),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
2013年11月18日當天,嬰童類股票出現暴漲,高樂股份(002348.SZ)、戴維醫療(300314.SZ)、驊威股份(002502.SZ)、中順潔柔、群興玩具(002575.SZ)等出現漲停,此外早市開盤時江南高纖(600527.SH)漲逾7%,奧飛動漫、博暉創新(300318.SZ)漲逾6%,貝因美、通策醫療(600763.SH)漲逾5%,二孩概念股集體大漲。
在長江證券分析師朱政看來,五中全會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是繼“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與以往不同,此次是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當前國內A股市場處于震蕩反彈的過程中,市場缺乏亮點,二孩政策對股市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促進相關個股的上揚。
楊德龍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現在股市正處于慢慢恢復的過程,對于二孩概念股,預計還會有一些漲幅,但有些個股沒必要再追,因為利好促進后,可能還有回調的壓力。
二孩效益釋放遠未到來
在二孩政策放開后,各家證券行業分析師紛紛出具研報,大談政策放開后對股市以及未來經濟的影響。
有證券研報(安信證券)認為,目前疊加80 年代嬰兒潮出生的人,進入到了二代的生育高峰,可以看到,未來幾年每年的新生兒較2014 年至少增加155.12 萬(最悲觀),甚至增加可能達到366.5 萬(按均值).
上述研報分析師表示,這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假設每個人年均消費1.6 萬元(社科院數據),366.5萬新生兒將帶動年均586 億元的消費。”
與上述分析師一樣,很多市場人士的觀點似乎有點操之過急,因為二孩政策目前還只是出現在五中全會公報中,而政策落地到施行,還有漫長的等待過程。
鮮明的例子是,10月30日下午,湖南省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副主任詹鳴稱,即日起,不符合湖南省現行生育政策的夫婦已經懷孕第二個子女的將不作處理。然而,國家衛計委則“警告”稱,各地各部門不得自行其是。
另外,早在2013年,單獨二孩放開之后,部分樂觀人士估計,前幾年新生兒單年增量可以最多達到200萬。但截至2014年底,全國僅有106.9萬對單獨夫婦申請再生育,遠低于樂觀預期,而實際上,2014年新生兒數量相比2013年僅增加48 萬,人口政策見效也要滯后于預期。
財經作家沈萌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二孩政策還只是在五中全會公報,短期內不太會形成二孩群體。此外,十月懷胎,真正二孩落地,也需要等待10個月,真正二孩效益的釋放,應該在兩三年以后。
據機構測算,全面二孩政策在2016年放開,預計未來4年間可為嬰幼兒市場帶來的消費增量超過6600億元。嬰兒保育、嬰兒奶粉、兒童用藥等行業需求將得到明顯提升,相關上市公司受益明顯。
二孩政策的出臺,很多投資人士列出了投資機會線路圖。安信證券分析師徐彪認為,對應到國內二孩放開的投資機會,關注率先受益嬰兒潮第一階段的五類投資機會,包括嬰兒奶粉、嬰兒藥品、嬰兒用品、兒童玩具及兒童教育等。
對此沈萌表示,短期內嬰幼兒奶粉、藥品等行業股價出現波動,都是市場的投資心態在作祟,并不能夠真正體現市場經濟的現狀。
市場獨立投資人士皮海洲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市場過度炒作“二孩概念股”顯然是不合適的。實際上,“全面二孩”并不會帶來某些“二孩概念股”所對應的產品需求大量增加,更不會帶來房地產需求的增加。
皮海洲稱,以房地產為例,如果還是維持目前的高價房,大多數工薪階層生育二孩的愿望就會被扼殺,“即便生育了二孩,生活質量也會大幅下降,更不可能為‘二孩’買房。”因此,股市對“二孩概念股”的炒作,明顯是把二孩當成了接盤俠。
另外,在“全面二孩”政策的紅利下,普遍被解讀為嬰幼兒食品用品公司的利好。在皮海洲看來,國內奶粉與國外乳業的競爭中,就乳制品的質量而言,在百姓的口碑上,國產并不占優勢,在海淘和海外購物逐漸成為主流消費方式的今天,中國企業究竟從中獲得利好還是利空仍是個未知數。
沈萌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二孩放開,到底能給經濟帶來多大的增量,現在并不好說,這樣的情況下,相關企業及投資者迅速為此改變投資方向,未免有點操之過急,還是要看政策落地后的實施狀況。
二孩政策的施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梁建章甚至認為,新政將提振海內外資本投資中國經濟的信心,“中國有望獲得更多具有戰略眼光的長期投資,尤其可能集中在科研、教育以及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內”。
在二孩政策還未正式落地的情況下,未來的資本涌動或將謹慎前行。在資本瘋狂背后,逐利性永遠是第一位,在定增、IPO,以及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并購投資方面,資本未來或將對二孩政策傾斜。
對此,有市場人士(沈萌)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種并購和資本流向,不能簡單說從二孩政策方向靠攏,二孩概念是個很寬泛的概念,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擴大,以及為了滿足高質量產品的追求,并購會向健康中國看齊,企業會往這方面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