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最新動向揭示 周四挖掘8只黑馬股】上工申貝:經營業績穩步提升,全年預期不變。
點擊查看>>>個股研報 個股盈利預測 行業研報
上工申貝:經營業績穩步提升,全年預期不變
類別:公司 研究機構: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潘貽立 日期:2015-11-04
2015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69億元,同比增長11.5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4億元,同比增149.41%;EPS為0.28元。
經營分析
經營業績穩步提升。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繼續提升,收入增速11.6%,利潤大幅增長了149%。業績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對上工歐洲及其他子公司的整合,增強了協同效應,提高了經濟效益。上工歐洲平臺上整合了杜克普愛華、百福和KSL三大品牌在縫制設備的中高端領域具有強勁的競爭力。
增資控股申絲物流擴大利潤來源。報告期內,公司增資控股了申絲物流(持股40%),推動公司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業務的發展,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降低縫制業務過于集中帶來的經營風險。申絲物流納入合并報表范圍也是公司業績提升的另一重要因素。
盈利調整
我們預測公司2015-2017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2.34億元、26.14億元、28.9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3%、17.0%、10.9%;歸母凈利潤2.17億元、2.69億元、3.1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74%、24.26%、18.45%;EPS分別為0.40/0.49/0.58元。
投資建議
公司當前股價(2015/11/2收盤價:15.62)對應2015/2016年PE分別為40/32倍。我們認為公司在歐洲的業務整合已經有良好成效、業績進入健康成長期,公司掌握了高端縫制設備自動化技術,在國內需求調整、產品自動化更新上具有領先優勢,并直接受益于浦東國企改革,結合當前股價估值水平,維持對公司的“買入”評級,6個月目標價20元。
風險
上工歐洲業務進一步整合的風險;下游服裝行業需求下降的風險;航空航天等新領域業務拓展的風險。
新洋豐:產品量價齊升,業績持續大幅增長
類別:公司 研究機構: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郭荊璞,李皓 日期:2015-11-04
事件:公司發布2015年三季報,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76億元,同比增長25.4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7億元,同比增長45.73%,實現扣非后凈利潤6.21億元,同比增長61.43%,折合基本每股收益1.0元。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32億元,同比增長9.3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7億元,同比增長49.66%,實現扣非后凈利潤2.24億元,同比增長44.24%,折合基本每股收益0.35 元。
點評:
前三季度經營業績靚麗。2015年1-9月,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80.76億元和6.27億元,分別增長25.43%和45.73%,經營業績靚麗,銷售毛利率為19.7%,較上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其中前三季度毛利率分別為19.63%、17.93%、21.68%。2015年,我國取消磷肥出口淡旺季差別關稅政策,全年出口關稅統一為100元/噸,在印度、巴西等國旺盛的磷肥進口需求下,同時美國磷肥產量縮減,促使我國磷肥出口量大增,磷銨價格上漲,盈利能力好于上年同期,帶動公司磷銨產品量價齊升。與此同時,三季度原材料磷礦石、硫磺價格下降,也帶動了產品毛利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加大作物專用肥、新型功能肥的研發力度,加強市場推廣和營銷力度,三元復合肥的銷量有所增長。
股權激勵計劃彰顯長期發展信心。公司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完成,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874萬股,約占授予前公司總股本的1.34%,激勵對象包括董事、中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業務)人員等89人,授予價格為14.33元/股,業績考核指標對應2015-2017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30%,彰顯公司長期發展信心。
復合肥將為公司的業績提供基礎,磷銨提供彈性。公司目前形成年產600萬噸高濃度復合肥和新型肥料的生產能力,其中磷酸一銨和三元復合肥的市場占有率穩定在行業前三名。公司作為磷復肥行業龍頭企業,具有規模生產上游原材料磷酸一銨的優勢,由于產業鏈相對較長,磷銨毛利率會增厚公司綜合毛利率,一體化成本優勢顯著。非公開發行募資建設硝基水溶復合肥和緩控釋復合肥,有助于提升新型肥料在公司產品結構中的占比,其中江西新洋豐120萬噸/年新型復合肥項目(一期80萬噸)預計將于今年年底投產,新洋豐中磷60萬噸/年硝基復合肥項目預計將于明年上半年陸續投產。公司在復合肥行業擁有產品、渠道、服務方面的優勢,我們看好其與阿里村淘的合作,對農村電商的探索。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2015-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03.12、131.39、150.47億元,同比增長23.47%、27.41%、14.52%,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8.44、12.13、14.66億元,同比增長47.83%、43.72%、20.78%,按照公司最新股本6.59億股計算,2015-2017年EPS分別達到1.28、1.84元和2.22元,對應2015年10月
30 日收盤價(25.65 元/股)的動態PE 分別為20 倍、14 倍和12 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因素: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新型復合肥項目進度不達預期;與阿里村淘合作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