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板塊大象飛奔】周三午盤,滬指持續上漲,現漲逾4%。券商股出現漲停潮,個股全線漲停。多元金融、保險股也逼近漲停。
周三午盤,滬指持續上漲,現漲逾4%。券商股出現漲停潮,個股全線漲停。多元金融、保險股也逼近漲停。互聯網、國產軟件、海峽西岸概念股漲幅居前。?
【專家點評】
羅毅:大金融有大機會
我們這個觀點是在8月底和大家重點說的很多次,現在回頭看,很多的走勢也已經兌現了。銀行已經走到前期高點,證券關注度明顯上升,我們強調一下,我們堅信今年底很有可能重現去年的情況,大金融可能有一輪非常不錯的漲幅,主要原因有這么幾點:
第一,強調一下我們現在和2013年7月的情況有相似性。國際政治上看,2013年,斯諾登從中國香港離開了,國際金融伯南克說要退出QE,而今年從9月份到現在,各個大國實際上都希望和中國建立更緊的聯系,說明我們在外交這塊也在積極的取得突破。國際金融上看,耶倫10月份沒加息,12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給國際比較平穩的流動性環境。國內政治上看,2013年6月底之后是反腐的高峰期,現在相似的,隨著五中全會的開完,中央巡視組也進入到一行三會和各個金融體系,金融反腐真正進入深水區。從國內金融的環境看,2013年上半年的影子銀行在6月25號搞出錢荒,錢荒渡過后,股市1847點見底到今年5100多點的新高,直至今年6月份清理場外配資整個市場出現股災式的下跌。跌到現在,我們可以很確定的講,股災應該已經過去了,就跟當年影子銀行導致的錢荒情況也是過去了一樣。所以我們回頭看一下,無論從國際政治金融還是國內的政治金融來說,實際上現在都不應該過度悲觀,尤其是對于大金融的板塊來說。
大金融到底應該看什么?我們再次強調一下,金融股的走勢最相關的是人民幣國際化,這個觀點一定要非常深的印在心里,2005、2007年人民幣升值就買大金融,現在是人民幣國際化就買大金融,實際上最近來看,銀行間貨幣市場是向外資積極的開放的。滬港通實際上是去年大金融行情11月份點火的起點,值得注意的是,最近QFII和RQFII正在不斷的擴容。我們可以看到人民幣國際化的力度很強,這一階段可能會在11月份人民幣加入SDR產生特別大的歷史節點,SDR如果真的加入進去,效果比去年的滬港通更大,加入以后需要有萬億的美元放到人民幣平臺上。
為什么人民幣國際化就買大金融,我知道很多投資者會問這個問題,我們回顧一下2005、2007年為什么人民幣升值就大金融?里面的原因都是一樣的,金融股的特點是體量大,估值低、回報高。中國的經濟增速在目前來說仍然是大國中最高的,最近跌得很高的人民幣回報率仍高于發達國家的無風險的回報率。我之前與很多外資交流,他們表示不肯進入中國是希望中國資本帳戶開放,給外資更大的空間。雖然最近我們看到外資賣了銀行股,但實際上他們只是拿了錢針對自己能控股的金融機構做進一步的發展。我們這段時間以開放促改革的政策是非常多的,給了外資巨大的空間,回看這些金融資產實現的回報率都挺高。
不說外資,內資你也能看到。2013年底,安邦拼命買民生銀行、招行,現在富德生命在拼命買浦發。不得不說,這里面有一些先知先覺的資金埋伏在金融股里了。本土投資者由于各種的機制,一般會比外資慢半拍,我覺得大金融的點火行情主要是看外資的,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人民幣國際化要買大金融。
對于節奏應該如何把握呢?我自己理解,今年最后兩個月和未來兩年,優秀大金融獲得高收益是非常大概率的事,至少應該到標配,尤其是30%的配置比例,結構來說是銀行、保險第一波,我們可以看到招行、浦發最近股價漲到了前期高點,10月份我們也是把銀行擺在第一位。現在我覺得可以把券商擺得更前一點。把券商置前的大背景是國企改革,華夏、光大正在追趕,應該可以回到前期的高點。保險三季報的情況也不錯,預計2016年保費加速增長,保險股是中長期的品種,屬于戰略品種.
我們堅定認為10月后,還是要把券商擺在第一位,這一輪從8月到9月,市場誤解最深的就是券商。現在市場平穩了,券商對救市做了很大的貢獻,相信對券商市場化的改革會繼續的推進。如果IPO重啟,我們判斷可能會給優秀券商一部分主動配售的權利,而IPO的定價也將市場化。新三板分層機制今年一定會推,這將有利于券商實現全產業鏈的轉型。委托理財已經有征求意見,將在市場相對平穩,風控得控,把政策推出來,給券商、基層一線的員工轉型的空間。
另外,券商杠桿提升也征求了意見,市場漲得太快,經營杠桿不敢進一步放得很快,但最近放松管制的方向應該會越確定,券商的估值比較低。今年券商股就是在年底漲幅拉大的,香港的證券股會形成和A股的共振,像2005、2007年的大牛市類似的。現在很多投資者擔心的是金融反腐,會不會導致金融股走勢低迷。我們這里給我們的判斷,金融反腐往往代表著金融改革的加速,反腐是突破固有利益很有效的一招,突破固有利益如果沒有相應的金融改革配套,新上來的金融精英很快會被腐化。反腐后,這些金融精英將通過市場化好的公司走出來。
如果有金融改革,金融股的走勢不可能低迷。回看去年底的行情,除了雙降就是市場化、國際化。今年我們判斷,也是在目前的時點,就是比較微妙的時點,金融股很有可能在人民幣加入SDR以后有不錯的走勢。可投資資產和去年相比還有一點相像。一線房地產已經有觸頂特征,我們在深圳看到之前猛漲的房價已經有頂不住的勢頭。這個產業已經沒有了特別強的吸引力,房地產如果沒有吸引力,這些可投資的資產、居民的固定投資在哪里?
債券是不是很好的投資?之前是,現在債券的利率壓得太多,未來我們覺得隨著IPO的重啟,債券的回報率,風險溢價應該說會回到合理的位置,而不是像現在流動性無處可去。信托和民間高利貸不用多說了,信托和民間高利貸大的歷史機會已經是過去了,現在來說,包括最高法,包括很多的監管措施,包括互聯網金融,一都在給他們的范圍縮窄。現在錢基本上沒了別的去處,只生下一張紙,需要的是信心和點火的時機,我能感受到已經有明確的,海外比較有遠建的投資在布局,缺的就是一個點,就是SDR的時點,同時多次去看一下,和去年很高的相似度。
我們不要糾結于成長和價值,我們要糾結到底是偽成長、偽價值、還是真成長、真價值。市場化改革不會推遲很久,IPO也不會遲很久,新三板分層機制很快推出,配資的清理,金融反腐的態勢,相信在最后兩月到明年上半年會有一個明顯的切換。這個切換不是很多人講的大股票和小股票的區別,而是從偽成長、偽價值向真成長、真價值轉型。
30%配金融股也不是叫大家都買工農中建這些大票,而是要靜下心來研究、溝通,我們會挖掘出真正的成長股,像我們一直講的渤海租賃,包括以前重點推的很多中小型的成長型的金融股,也有我們推的很多價值股,證券里的新大招等等,總之我覺得在這個階段,下來大家一定要審慎、審視自己手上的個股,我判斷未來兩年多的時間,是可能并不是像大家想得那么太平,這里就是我對大金融有大機會的整體判斷,下面針對子行業和個股還是請非銀金融的分析師沈娟做更加詳細的分析。(來源:華泰證券)
今日要聞>>>
央行澄清年內推深港通為周小川5月演講
“十三五”規劃建議引爆A股主題投資
國家隊動向>>>
證金匯金買入14家銀行保險股 匯金新買進8股
產業資本>>>
三季度產業資本大膽抄底 5大鱷現真身
社保持倉>>>
三季度社保基金新進加倉244股 青睞成長股
公募基金>>>
次新股再度崛起 三季度末54只獲基金加碼
個股評級>>>
504股獲買入評級 74只股望漲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