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在北京發布的《中東黃皮書:中東發展報告No.17(2014~2015)》指出,2014年,中國與西亞國家間的雙邊貿易再次創歷史新高,“一帶一路”創造的外部條件將促使雙邊貿易領域拓展深化,方式融合創新,并進一步推動與貿易相關的保障機制的發展和完善。
5日,在北京發布的《中東黃皮書:中東發展報告No.17(2014~2015)》指出,2014年,中國與西亞國家間的雙邊貿易再次創歷史新高,“一帶一路”創造的外部條件將促使雙邊貿易領域拓展深化,方式融合創新,并進一步推動與貿易相關的保障機制的發展和完善。
5日,《中東黃皮書:中東發展報告No.17(2014~2015)》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
該報告顯示,2014年,盡管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中國與西亞國家間的雙邊貿易再次創歷史新高。據中國海關統計,2014年中國從西亞國家進口商品總額為1611.7億美元,同比增長3.7%;對西亞出口商品總額為1132.8億美元,同比增長22.7%;中國對西亞國家總體呈現貿易逆差,逆差額為28.9億美元。西亞國家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保持上升態勢。
報告分析稱,受內部與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中國與西亞國家的雙邊貿易不平衡將繼續得以改善。一方面,油價較低使得在高油價時期啟動的能源產能因為不盈利無法進入市場,全球能源價格開始逐步企穩,能源輸出國的出口獲得更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原來與中國貿易量較小的西亞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力較強,隨著經濟發展,從中國進口更多日常消費品的需求將有所增加,從而促進中國向西亞國家出口的發展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獲得了包括西亞國家在內的沿線國家的肯定,為中國與西亞國家經貿關系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報告強調,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西亞國家在亞、歐、非國家經貿往來中可以鞏固和加強其樞紐地位,對阿聯酋等傳統商品、人員樞紐作用的升級十分重要。同時,西亞國家還可以成為以能源為代表的相關產業合作的基地,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實現優勢的有效發揮,鞏固其自身的全球地位。
最后,報告強調,中國與西亞國家可以在重點的經貿合作領域實現新的發展。在傳統的貿易優勢領域,中國企業可以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滿足西亞國家更為多元和發展的需求。在貿易進口領域,中國進一步推動的奢侈品關稅調整可能為中國與西亞國家開拓新的貿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