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傳統的服務模式是要把產品做成什么樣,要把服務做成什么樣,普通用戶都要接受,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這種服務模式是比較冷漠的,沒有人情味。所謂的粉絲經濟就是要讓產品和用戶之間建立起一種情感聯系。粉絲經濟帶來的不僅是粉絲變現,還包括持續轉化的品牌營銷。
企業傳統的服務模式是要把產品做成什么樣,要把服務做成什么樣,普通用戶都要接受,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這種服務模式是比較冷漠的,沒有人情味。所謂的粉絲經濟就是要讓產品和用戶之間建立起一種情感聯系。粉絲經濟帶來的不僅是粉絲變現,還包括持續轉化的品牌營銷。一個擁有龐大粉絲群體的品牌,往往可以實現新產品的快速傳播并打開銷售局面。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客戶開始將廣告預算轉向移動廣告和社交廣告,特別是社交化營銷,如何幫助企業全面提升社會化營銷效率,成為微博商業化的重點。
商業競爭從來都是對客戶的競爭,互聯網將這種對客戶的競爭變得無比殘酷,商業競爭的核心因素:流量。微博擁有強大的社交流量入口,在持續的創新力驅動下,在獲取用戶和提高效率方面,為品牌商家提供包括“精準畫像”、“多維場景”、“商業生態”等在內的完整營銷解決方案。
獲得粉絲畫像、實現精準營銷
當下火熱的不管是綜藝節目還是電影,其背后的“IP”潮流,“粉絲經濟”依然還將繼續大行其道。同樣是各大明星匯聚的各檔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卻一直頗受關注,除了節目類型的原因,天價拿下擁有超高人氣的周杰倫導師無疑也是其制勝的關鍵。大咖云集的《捉妖記》、《港囧》、《花千骨》打破內地影視票房和多項收視紀錄,獲得高人氣、高回報的背后可以看到,在當今的中國,擁有強大經濟實力的粉絲群,絕對是電影市場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
對于粉絲的定義不應僅僅是局限于追星的人,而可以是任何一個興趣、事物、話題的參與者。而群體性的粉絲行為,在互聯網文化生產和線上線下的消費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粉絲的信念,對興趣的熱愛和執著,使粉絲人群擁有強大的行動力和購買力,形成了能量巨大的粉絲力,影響了文化、公益、消費等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
如何獲取粉絲畫像,實現精準營銷?
用戶在移動互聯網上高度碎片化的使用時間和行為習慣,使企業獲取用戶的難度越來越大。觸達用戶之后,通過有效互動與用戶建立深層次關系、并獲取有價值的用戶數據,成為企業社會化營銷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對用戶在微博上的發布、互動、搜索等行為進行分析,并與企業自己的用戶數據打通,就可以建立起更清晰的粉絲畫像。微博正是依靠自身大數據優勢,幫助企業打造SCRM服務體系。依托自身傳播數據、商業數據、自然數據為基礎,獲得全量粉絲API、搜索API、訂閱API數據,從而為品牌建立起清晰的“粉絲畫像”,再對接企業的客服/呼叫中心,打造出粉絲級產品,在這個平臺上企業能夠獲得產品使用反饋和服務建議。還能根據粉絲的行為習慣和喜好有針對性地推出營銷活動,從而提升廣告投放的互動率和轉化率。
以韓國藝匠為例,擁有相關微博賬號近20個、均為藍V認證,總粉絲量超過100萬。公司擁有200人客服團隊,凡是在微博上與其發生互動的粉絲,客服都會按照對應的話術進行溝通,從而加速粉絲沉淀,帶動銷售轉化,年銷售額沖擊50億元,目前收入的1/3來自微博。類似從微博實現社會化營銷突圍的品牌還有尚品宅配、+WIS+、老杜醬酒等,借助微博的強傳播性特點,借勢熱點、打造新品、創造新玩法,打通SCRM的營銷閉環,利用社會化營銷為企業帶來價值。
選擇正確平臺,實現最大化營銷
粉絲經濟不僅是購買力,更是影響力。
一條推廣性質的微博,在12小時內,創造了4萬轉發、5000個贊、1600條評論、1億的話題閱讀量。微博再次向外界展示出粉絲經濟的威力,這次的主角是OPPO。品牌商準確抓住了李易峰粉絲的痛點,通過粉絲頭條推廣李易峰與官方微博的轉發互動,在短時間內,創造了超熱的話題性。作為一個成熟的品牌,品牌商沒有將自己的官網作為此次如此重要的新品的主預約平臺,而是選擇了微博。因為經過消費者洞察后,發現李易峰粉絲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就是微博,他們渴望在這個社交網絡上表達對偶像的熱愛,廣告主可以借助這個平臺準確地觸達他的用戶。與此同時,每個粉絲的主頁都成了它的免費廣告位,傳播范圍得到指數增長。另外廣告主搭載微博商業產品矩陣熱門搜索套裝展現,頁面會同時呈現廣告主賬號+預售信息+微博推薦,最大范圍地促進產品知名度的傳播和銷量的提升。
對品牌營銷而言,最重要的是知道你的目標客戶在哪里,品牌就應該在哪里。對各種社交平臺而言,尤其是言及粉絲營銷,微博比任何平臺都更加適合,微博是粉絲+明星這種關系鏈最豐富、最完善的地方。微博媒體兼社交平臺的雙重屬性天然適合明星向粉絲的一對多傳播,更適合粉絲經濟的培育和企業做大型推廣。
以上的例子再次印證了基于情感連接的粉絲經濟是無比強大的。作為社交網站的代表,微博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2億,并連續9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同比增幅。社交網站的關系沉淀能力使其成為粉絲經濟的最佳平臺。只有選準平臺,真正和粉絲玩在一起,品牌才能引爆粉絲經濟核聚變般的能量。
今年5月,天貓國際在微博上推出“蘋果新品首發”活動,通過這一大膽策劃,不僅1萬份新品在9分鐘內售罄,天貓國際新上線的海購生鮮產品頻道也吸引了大量網友的關注。高潔絲在今年情人節,也通過#微博男神被告白#活動吸引用戶參與,并通過微博紅包卡券推動觸發場景式的實時消費。活動期間微博為其天貓旗艦店引流168萬UV,其中28萬張微博優惠券被使用,成為粉絲經濟的經典案例。
而企業想要在微博上實現粉絲經濟,首先應該建立社會化品牌陣地。以小米為例,其在新浪微博注冊的官方賬號和高管賬號超過25個,粉絲總量超過2300萬,形成了龐大的“粉絲帝國”。微博成為小米連接粉絲的重要引擎,隨著微博粉絲的增長,小米手機出貨量與粉絲增長速度呈現出正相關關系。
把“粉絲生意”變現為“粉絲經濟”,就要讓產品和用戶之間建立起一種情感聯系,塑造出有溫度的品牌。
企業圍繞著消費者做改造
粉絲經濟所擁有的強大動能和勢能依然需要產品本身質量的支撐。如果產品本身沒有做好,就沒有根基去承載后面的營銷方法,都是空中樓閣了。粉絲經濟的核心更多的是讓普通用戶能夠參與到產品服務決定的環節中,讓他們對產品和服務有更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他們變成產品或者服務的粉絲,進而影響他們周圍的人。
現在很多企業看重與消費者的互動,讓消費者參與到企業品牌建設中來。小米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小米是以微博為主要平臺做起來的。這種與消費者的互動過程其實就是企業圍繞著消費者做改造。從產品、市場、銷售到服務各個環節,包含整個企業品牌的設計,都要圍繞著這個消費者做改進。把路人轉粉絲,再把粉絲變成消費者,這種變化就是粉絲經濟的轉化。微博的好處就是能打通和連接,企業能夠持續不斷的獲得新用戶,總是有市場活動帶進來有興趣的新用戶。
當年小米的手機開機屏上是100個鐵粉的名字,因為這100個鐵粉在手機實驗室階段深度參與了整個試用、反饋,小米為了感謝這100名粉絲,把他們的名字印在開機屏上。這就是粉絲經濟的典型事例,粉絲和這個企業是完全結合在一起的。粉絲經濟不是只看重轉化銷售收入這么簡單,重要的是企業因為有了這些粉絲,不斷地實現產品突破和創新,從而實現企業持續的改造升級。消費者需要看到變化,需要看到創新產品,粉絲對企業品牌的忠誠度和愛是驅動企業不斷創新和成功的最有效的力量。
微博是一個舞臺,通過微博企業可以把產品特點凸顯出來,在微博上形成熱點傳播,或者病毒傳播,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所傳達的溫度,拉近和消費者的距離。比如新品首發,能夠通過微博上的明星或微博上的強傳播力量都組合在一起,從營銷的角度來講傳播將變得輕松有效。企業要善于運用優質內容傳播,以及傳播發酵優質內容的平臺。優質內容是什么?就是主流消費人群喜聞樂見的。企業對待消費者的不同態度會帶來不一樣的用戶體驗和營銷效果。從消費者的角度去切入,圍繞著消費者適時做出調整,那么營銷將會變得很容易。
品牌商要掌握“粉絲經濟”命脈,重視每一位粉絲的力量,以用戶為中心,積極完善和提升用戶體驗。而用持續的創新力完善粉絲經濟生態鏈的微博上,有望誕生更多新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