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節,曾碧波回到江西南城縣老家過年。一起長大的小伙伴結婚,請他過去喝喜酒。兩人十多年沒有見面了,曾也知道酒桌上的酒算不上什么好酒,但還是喝了不少。
最后,大家都喝大了,凌晨兩三點沖進去鬧洞房。“江西人的內心,還是有很強的‘匪氣’的,我們那里,沒有人講做什么工作,講的都是做什么事情。創業這個詞,也沒什么了不起的。”他說。這位年輕創業者,創立的跨境電商平臺洋碼頭,今年年初完成B輪1億美元融資,領投方為賽領國際發展投資基金。因為這筆融資,洋碼頭步入“獨角獸”公司行列。
洋碼頭總部位于上海靈石路珠江創意中心的一棟寫字樓。曾碧波的辦公室干凈整潔,他穿著剪裁合身的襯衫和西褲,符合這座海派城市的氣質。但骨子里,他還是那個江西農村走出來的人,公司內部群中,他的外號是“碼頭大哥”。
2014年,洋碼頭平臺交易額近6億元,今年有望沖擊25億元。”一年沒個4倍成長,都不好意思說是做跨境電商的。我相信同行們做得也很好,因為它們燒錢比我要猛。但真要打起仗來,或者別人挑起價格戰,也沒什么,打就打。他說。
阿里巴巴 B2B 業務在香港上市,是中國出口電商的標志性事件。再后來,京東和阿里巴巴先后在美國上市,是中國內貿電商的標志性事件。人們普遍認為,隨著消費水平的升級,電商的下一個大機會,是把全球優質商品引入中國。2014 年,“跨境電商”概念變得炙手可熱。互聯網巨頭投入重兵,各種創業項目紛紛涌現。但在2009年,曾碧波剛從美國硅谷回國創業時,等待他的還是一個巨大的“坑”。
目睹中美商品之間的巨大價差,他意識到了其中的商業機會。他研究了很多數字,做了很多分析,得出了一些策略性的判斷,例如“跨境電商”的瓶頸在物流。“就事情談事情,還是比較好判斷的。但對人的判斷上,可能有所低估,也就是一個年輕人,在巨大的困難面前,能不能 hold得住。”他說。
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外部。2010年,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第43號文,規定個人郵寄入境物品,海關征收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予以免征(以前是500元)。原本許多化妝品以國際快遞方式入境,享受免稅待遇,第 43 號文一出,這些化妝品只能走水貨渠道才可以免稅。好在洋碼頭當時體量不大,受到的影響有限。
2012 年初,海關總署把各口岸的國際快遞包裹業務叫停了。前一年的狀況太混亂,各口岸堆積著因為虛報瞞報被查獲的貨物。當時還沒有跨境電商概念,人們只知道“代購、走私、水貨、人肉、空姐”這些名詞。各口岸同時關閉,對洋碼頭的影響很大。當年 5 月,鑒于公司現金流吃緊,只好裁員,三十多名員工,最后裁掉了三分之一。
曾碧波覺得還是能堅持下去。在這個行業時間長了,他知道海關總署為何有這樣的決策,調整一定是短期的。那段時間,他在全國各地見了不少海關關長,知道他們的壓力來源。海關總署清楚,關掉各口岸的國際快遞包裹業務,只會讓深圳和香港的走私活動更加猖獗。果然,一番整頓梳理之后,2013年,海關總署選擇幾個監管水平較高的口岸,重新開放了國際快遞包裹業務。
跨境電商涉及的環節太多,看起來在淘寶天貓的射程之下,洋碼頭的融資之路也頗多坎坷。從2010年拿到天使灣5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到2014年初拿到賽富亞洲近千萬美元A輪投資,隔了4年時間。公司完成B輪融資以后,曾碧波頗有感慨,寫了一封內部郵件,歷數被各路資本拒絕的經歷。郵件流出,在資本圈與創業圈引發熱烈討論。
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關鍵在于持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有過海淘經歷的人都知道,海淘是一個技術活。你不但要有雙幣信用卡,還要有基本的外語能力,既要找到靠譜的轉運公司,還要掌握報稅、口岸、運費等諸多知識。更要命的是,從海外買東西,極度缺乏安全感,你要做好損失掉全部貨款的準備。當然,還有漫長的等待期:一到兩個月收到貨物,再正常不過了。一句話,最早海淘的一批人,都是極具冒險精神的一批人。
在洋碼頭上購物,消費者只需挑中物品,用人民幣付款。海外賣家(包括商家和買手)把貨物發往洋碼頭在當地的物流中心,經由航空公司空運至中國,統一清關入境,再由國內物流公司配送。目前,洋碼頭平臺上的包裹,最快可以3天“海外直郵”到消費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