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落幕的第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創業者提供了優質的創業環境。不過,創業的腳步仍有阻力,創業失敗率也在加大,那么,是什么阻礙了創業者的腳步?創業者應具備哪些素質?創業的路上該注意些什么?
剛剛落幕的第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創業者提供了優質的創業環境。不過,創業的腳步仍有阻力,創業失敗率也在加大,那么,是什么阻礙了創業者的腳步?創業者應具備哪些素質?創業的路上該注意些什么?
11月7日,由全球直銷行業巨頭安利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戰略與組織主席Isabell M. Welpe博士合作完成的2015安利全球創業報告(AGER),在京舉行中國首發新聞發布會。該份報告針對全球44個國家的近五萬名公眾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全球75%的受訪者認為創業是好事,而85%的中國受訪者有較強的創業意愿,其中中國的安利創業指數高達79,領先全球。
關注1 是什么阻礙了創業腳步?
在今天互聯網創業這樣背景和平臺下,創業的活躍程度在不斷提高,創業的門檻在降低,但是創業的失敗率也在加大。那么,是什么阻礙了創業者的腳步?
全球調查報告中顯示:41%的受訪者擔心加劇財務壓力,甚至破產;29%的受訪者擔心可能面臨社會經濟危機的威脅。其中,中國的受訪者對于創業上的主要障礙也略有不同。報告顯示:22%的中國受訪者害怕令家人失望,甚至導致家庭破裂;21%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害怕因創業失敗而失業。
關注2 創業者應具備哪些素質?
調查報告中顯示:國家人均產值越低,獨立性的重要程度越低,獨立性和自我價值仍然是重要驅動力量。
受訪者對創業者應具備怎樣的特性也給予評判,80%的受訪者認為創業者善于學習,78%的受訪者認為創業者追求享受生活,75%的受訪者認為創業者喜歡擔責并領導他人,70%的受訪者認為創業者尋求刺激并勇于承擔風險,68%的受訪者則認為創業者勇于出頭并很容易給他人留下印象。
對此,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認為,創業者成功與否要看創業者自身的素質,首先,他是否有勇氣和決心邁出第一步;其次,他是否堅持,能夠扛住困難一直努力堅持下去;最后,他能否不斷接受新事物,有很大的胸懷。只要他能適應并不斷提升,就容易取得成功。
關注3 創業路上該注意什么?
“盡管中國公眾對創業的態度更加積極,但并不表示我們的創業環境已足夠好。”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教授表示,建設并完善創業支持基礎設施,包括融資渠道、技術合作和商業支持等,有助于幫助創業者克服失敗恐懼。對失敗創業者給予支持,更應該重視!
那么,哪些環境條件有利于創業呢?在創業報告中顯示,壯大創新性人才隊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挖掘失敗價值的文化;加大創新型創業的資金支持;以眾創空間為抓手的眾創平臺;創新型國家戰略指導的政策。
實際上,創業和創新已然是離不開的,互相借力的。張玉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業的本質是創新,盡管不少創業沒有創新性,但我們需要的是創新本質的創業,從而達到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如何創新?張玉利歸結為三個字,“新、好、異”。
安利大中華市場副總裁余放對此如是說,創業者能把創新精神融進來,或者從事創新事業,把創業者精神融在一起,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結合。
總裁寄語
很贊賞中國為提升創業環境所做的努力
“創業者正在構建全球經濟,我們也很贊賞中國為提升創業環境所做的努力。安利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大眾創業平臺,我們選擇支持全球創業報告,就是為了找到大眾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的障礙和難點,尋找解決的方法,為創業者創建一個更有利于創業、成功和維持事業發展的環境。”
“我們一直相信任何一個人不論學歷、資歷、背景,只要他愿意努力的話,安利提供給他一個機會建立自己的生意,這個是我們一直以來相信的。”
中國公眾創業
意愿領跑亞洲
調查報告中顯示:全球75%的受訪者認為創業是好事,全球43%的受訪者表示有創業意愿。驅動人們創業的兩個最強有力的因素是“不再受雇于人,做自己的老板”(48%)和“實現自我價值,完成個人目標”(44%).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創業意向,中國的數據最為積極,中國公眾創業意愿領跑亞洲,85%的中國受訪者表現出了較強的創業意愿,中國的安利創業指數高達79,領先全球,僅次于印度的指數81,遠高于全球和亞洲平均指數(分別為51和64).
連續6年的權威研究
據悉,安利全球創業報告始于2010年,六年來,其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從最初的11個國家,逐漸擴大到現在的全球44個國家,既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經濟發達國家,也有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等新興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