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雙11”,這個電商狂歡節已成功激發了大眾的消費熱情,甚至連理財產品都“搭車”掀起一股全民理財熱。別人在“雙11”剁手,你可以趁“雙11”理財賺錢!
又是一年一度“雙11”,這個電商狂歡節已成功激發了大眾的消費熱情,甚至連理財產品都“搭車”掀起一股全民理財熱。別人在“雙11”剁手,你可以趁“雙11”理財賺錢!羊城晚報記者昨日查閱各大網上平臺推出的理財產品發現,以往由淘寶“雙11”理財專場引領的投資熱潮似已發生微妙變化,今年像挖財、拉卡拉等新涌現的第三方理財平臺和P2P金融平臺唱起了主角,紛紛推出多款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的理財產品吸引眼球,而銀行則在這場全民狂歡中依舊缺席。
銀行冷對“雙11”
從2009年到2015年,“雙11”已從淘寶擴展到全電商平臺,從最初的購物狂歡擴展到金融理財營銷,多家金融機構也順勢搭車狂推“雙11”專屬理財產品,但傳統金融機構中主要是保險和基金較為積極,銀行一直顯得較為“淡定”,這個態勢今年也沒有改變。羊城晚報記者查閱各大銀行官網發現,基本沒有針對“雙11”推出的理財產品,常規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保持在4%-6%,5%以上的已屬高收益。
對于銀行為何冷對“雙11”?一位股份制銀行主管零售的管理層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受利率市場化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直呈下滑趨勢,平均收益率僅在4.3%左右。加上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改變對銀行的考核方式,使得銀行資金充裕,并不特別需要靠理財產品來增加流動性,因此收益率上很難和第三方平臺、網貸平臺相比。 “更何況銀行最為注重的是風險,理財產品都是以穩為主,不管那些平臺玩的花樣有多少,其本質還是金融,風險管理是第一位的。”他表示。
互聯網平臺“狂歡”
與銀行的“淡定”相對應的,是第三方金融理財平臺和P2P網貸平臺的“狂熱”。11月2日,國內首家網貸垂直搜索平臺投之家攜手宜人貸、微貸網、團貸網等國內主流網貸平臺聯合打造“網貸雙11理財節”,得到了近百家平臺的積極響應,號稱“百團大戰”。
這些網貸平臺以加息、抽獎、零門檻等作為主打手段吸引“剁手黨”們投資,推出的“雙11”專屬理財產品,相比同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在收益率、門檻方面都有明顯優勢。比如由廣州基金發起設立的民貸天下,拋出“雙11兩天全場加息11%”的促銷活動,另一家麥子金服旗下的理財平臺推出“雙11剁手大獎”,單日年化收益率可高達17.76%。
一些最新轉型的第三方金融平臺也加入戰團,如拉卡拉理財推出的“雙11限量搶”產品,定期11天,預期年化收益率達11%。京東金融理財平臺推出多款年化收益率達9.9%的理財產品。挖財理財則一口氣推出6款雙11理財產品,其中專門針對新人的“11·11新人寶”投資期為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36%,吸引了9萬多人申購。
以往引領“雙11”理財浪潮的螞蟻聚寶,此次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推進自身金融產品上,如螞蟻聚寶在“雙11”期間免費送兩只天弘消費概念基金共計300萬元份額,螞蟻花唄為女性用戶人均提額5000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