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布了《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本已火熱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再添一把火。
國務院日前發布了《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本已火熱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再添一把火。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新手段
近年來,隨著阿里、京東等電商企業渠道下沉戰略的實施,以及商務部、農業部等相關部委不斷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支持力度,我國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迅速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被快速激活,面向6億多農民的農村電商大市場正在形成。同時,以淘寶村為代表的農村創業創新也正在農村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熱潮,農村地區正在依托良好的生態、產品和資源優勢吸引大量青年回鄉創業。電子商務的引入已開始成為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新動力和新抓手。在滿足農村地區居民網絡消費需求的同時,電子商務正在催生新的產業生態,也正在通過市場的手逐步改變農業生產方式。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導意見》首先在如何認識農村電商方面提出“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面對長期以來形成的農村小生產和流通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關鍵在于產業化發展思路的引入,通過產業化帶動生產的規模化和產品的標準化。當前,隨著農村寬帶和移動網絡覆蓋率的提升,以及在電商企業和政府投入下農村快遞物流等輔助設施的逐步完善,農村地區發展電商的基礎環境已經基本具備,江蘇沙集、浙江遂昌、福建德化等部分地區縣域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在電商帶動下,農產品及農村加工品的品牌化、產業化、標準化取得突破,電商正在依托訂單優勢驅動農村地區產品生產和加工產業的逐步完善。因此,發展農村電商絕對不是僅僅解決農村買難賣難問題,關鍵在于通過電商的引入促進農村地區農產品和加工業的產業化發展,適應未來綠色消費、品質消費、健康消費的需求,在產業化的基礎上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和脫貧。《指導意見》也在目標中提出了“農村電子商務與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在推動農民創業就業、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帶動農村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在重點任務中,《指導意見》重視農村現有服務資源的利用和創新的作用。在積極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部分,《指導意見》強調“鼓勵電商、物流、商貿、金融、供銷、郵政、快遞等各類社會資源加強合作,構建農村購物網絡平臺,實現優勢資源的對接與整合”。當前,除了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紛紛布局農村市場之外,積極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實現經營轉型也成為傳統農村服務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國郵政、供銷社等傳統涉農流通服務企業都在積極布局農村電商服務市場。商務部多年來支持建設的覆蓋全國60萬建制村的“萬村千鄉”農家店,在服務農村線下消費的同時也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這些涉農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將是下一步完成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商務部、財政部已在全國256個縣開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活動。相信隨著工程實施的逐步深入,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結合市場資源的投入,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將快速形成。
發展農村電商先過“創新”關
《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地方、企業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大賽”。盡管當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在局部取得了一定突破,遂昌模式、沙集模式等開創者也為其他地方發展農村電商提供了借鑒經驗,但每個地方在產品、產業、人才、基礎配套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異。應結合地方基礎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適合本地區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道路,結合地方農村網絡消費需求和產品資源條件形成驅動本地方農村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打造獨具特色的電子商務生態環境體系。《指導意見》在已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及《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等文件的基礎上,再次就我國農村電商推進工作任務作出重要部署,在加強政策扶持、支持和鼓勵開拓創新、加快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相信政策規格的提高必將進一步提升各級政府部門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視程度,加大各項資源投入力度,為本已火熱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再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