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成功率低并不等于沒有成功率,那些眾籌成功的項目究竟有著怎樣的過人之處,能夠在一波波的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牢牢的霸占著投資者的眼球?問題的關鍵在于那些項目發起人知道讓眾籌走向成功的五大“必殺技”!
眾籌到底是一條通往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還是一條荊棘密布危機四伏的“華容道”?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解讀。不過從世界知名的眾籌平臺Kickstarter給出的信息來看,多數人可能將其視為“華容道”,原因在于項目的成功率并不高,甚至可以說非常的低。“大多數項目最后都無疾而終了,因為得不到投資者的支持。” Kickstarter的一位發言人如是表示。
可是成功率低并不等于沒有成功率,那些眾籌成功的項目究竟有著怎樣的過人之處,能夠在一波波的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牢牢的霸占著投資者的眼球?問題的關鍵在于那些項目發起人知道讓眾籌走向成功的五大“必殺技”!
必殺技1:先有預算再做項目
正所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完成一次成功的眾籌(不論是項目眾籌還是股權眾籌),都需要在事先設定一筆關于項目前期宣傳和推廣的預算費用。有不少項目發起人認為這并不重要,因為他們能夠通過社交媒體、電子郵件、家庭聚餐以及朋友聚會等多種機遇實現免費的項目推廣。很顯然,這種觀點并不正確。
任何一個項目如果想要成功,一份精心制作的推廣方案是不可少,而在這其中,包含文案、平面設計等多個方面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除此之外,被許多人視為“免費”的社交媒體推廣也是需要資金的,比如購買Facebook頁面底部的廣告,甚至是播放一部10秒鐘的宣傳片,總之,精良的宣傳會帶來良好的效果,而如果沒有預算就先做項目,那么“宣傳”永遠只會停留在想象而并不能真正引起人們的注意。
必殺技2: 謹記:經驗勝于一切
找一位知名機構的投資經理請教或者讓專業的投資顧問幫忙是否就能讓項目走向成功?如果是其它的投資項目,答案或許是肯定的,但眾籌項目并不適用這樣的規律。
看看下面這個例子:一家公司希望眾籌一款社區APP,為了能夠增加保險系數,他們用高昂的價格聘請了著名投資顧問西蒙。托馬森(Simon Thomson)擔任“參謀”,但他們很快發現,這位花費了公司2萬美元的顧問并沒有對項目的眾籌起到任何的幫助。“他告訴我們一些在社交平臺上的推廣技能,但這些沒有起到效果。”該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員后悔莫及的表示。
很顯然,托馬森本身所具備的能力并沒有問題,這種情況之所以會出現,完全是因為托馬森對眾籌行業并不熟悉,導致其在制定相關方案時出現了方向性的失誤。這就足以證明,在眾籌這個略顯“特殊”的領域,有經驗有時候比有名實用的多。
必殺技3: 認清流程關鍵點
不論眾籌項目是由個人發起還是由公司發起,所有的發起人都必須認清其中的關鍵點。現如今,不少公司利用項目眾籌的名義進行著公關活動,甚至利用投資者的資金進行著公關部門的薪資和人事調整。這樣離經叛道的做法損害的不僅僅是投資者的利益,更會讓項目發起人名譽掃地。
因此,發起人需要了解項目的每一個流程,并將關鍵的信息對投資者做出及時的通報,以確保所有的人力和物力全部被用于正確的地方。如果眾籌過程中有第三方供應商的存在,則需要把發起人、供應商和投資者三方定期聚集起來,以確保溝通的流暢性。
必殺技4: 實行計劃穩準狠
如果你能夠學會上面的三個必殺技,那么你的項目已經能夠吸引到投資者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按照制定好的計劃讓事情落地。當然,這需要非常精準的執行力。
投資者掏出的是真金白銀,他們希望看到的,自然是項目的進展和可觀的回報。如果那些永遠只停留在計劃中,那么項目距離眾籌成功會越來越遠。發起人需要嚴格按照眾籌計劃的步驟,按時按量的完成該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在項目進度方面,不能夠有任何的折扣,因為那會給人一種執行力不佳的印象,從而讓項目蒙受損失。
必殺技5: 制造輿論“三板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有的項目發起人都需要明白這個道理,而在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并將項目放上眾籌平臺之后,千萬不要以為已經大功告成了。項目上線的前72個小時非常關鍵,甚至可以說項目的成敗在這3天之內就會見分曉。
在這個時間段里,發起者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手頭的資源,將項目上線的消息進行推廣,不論是社交平臺還是電子郵件,甚至是媒體廣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以此創造出和投資者“親密接觸”的機會。這一點非常重要卻常常被忽視,如果項目在上線之初就能夠制造出“三板斧”的效果,那么它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