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在本科階段的招生仍以深圳大學為主。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已成為掣肘這座年輕城市發展的短板之一,不過近年來深圳市政府動作頻頻,今年速度更是加快。
趙女士在深圳工作快十年了,有個4歲的女兒。不過,她女兒的戶口一直放在老家,臨近高校云集的西安。
最近,一則消息讓她動了將女兒戶口遷至深圳的心思。上周,深圳市政府與中山大學在廣州簽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學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深圳合作新建中山大學·深圳,計劃容納全日制在校生2萬人,其中包括本科生1.2萬人左右。這意味著,未來想在深圳上大學的孩子可以多一個選擇了。
“之前這里可以選擇的本科院校太少了,如果以后可以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多,當然還是把孩子戶口遷過來方便?!彼龑Α兜谝回斀浫請蟆酚浾弑硎?。
目前,深圳在本科階段的招生仍以深圳大學為主。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已成為掣肘這座年輕城市發展的短板之一,不過近年來深圳市政府動作頻頻,今年速度更是加快。
新設學科解深圳之困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擬選址光明新區,計劃2018年9月啟用,并將建設約20個學院,重點建設醫科和新興工科交叉學科。同時,中山大學還將在深圳合建三所附屬醫院。
深圳社科院社會所倪曉鋒博士對本報記者分析,深圳現在雖然有十來所高校,但除了深圳職業技術學校和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以外,招生規模較大的只有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現在招生人數還不多,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等外來院校并不招收本科生。
他說,中大知名度很高,將要重點發展的學科非常契合深圳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需要。“工科和未來產業掛鉤,深圳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密集之地急需這方面的人才。更重要的是,醫科以及高檔次的附屬醫院均將幫助深圳彌補醫療資源匱乏這一短板。”
據當地媒體報道,今年6月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赴有關考點檢查深圳的高考工作時提到,深圳的高等教育還存在短板,仍需建設精英型大學與普惠型大學,并表示目前深圳急缺醫科類大學。
目前,中大有廣州南校區、東校區、北校區和珠海校區4個校區。其中,珠海校區建成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不過在倪曉鋒看來,深圳的城市號召力很強,未來深圳校區的影響力可能會超過預期。
教育短板
深圳經過35年的快速發展,經濟體量已經相當龐大。根據深圳市最新的政府年度工作報告,2014年本市生產總值超過1.6萬億元,總量五年翻了近一番。人均GDP五年增加1萬美元,達到2.4萬美元,每平方公里產出GDP、財政收入分別達8億元和2.8億元,均居全國大城市首位。
與深圳經濟地位不相匹配的是教育資源的匱乏。深圳民間智庫綜合開發研究院最近的一份統計和調查顯示,當地高校資源不足。深圳每萬人口高校在校學生人數與其他一線城市相比,相差甚遠。近幾年來深圳與這些城市的差距也沒有明顯縮小,甚至與廣州的差距還在迅速增大。
從代表高校質量的“985”和“211”院校數量上來看,北京分別有8所和18所,上海分別有3所和7所,廣州各有2所,深圳則均為0.
即便是在基礎教育領域,深圳也發展不足。從小學每百人擁有教師人數來看,深圳與廣州處于第二梯隊,與第一梯隊的北京上海之間的差距仍然顯著。截至2013年,深圳和廣州的小學每百人擁有教師人數分別為4.87和5.25,而北京和上海這一數字分別為7.23和7.22.
不過,上述調查顯示深圳基礎教育最大的問題在于學位的缺失。2015年深圳市公辦小一學位缺口高達4萬多個。超額編班依然不能解決學位缺口問題,部分適齡學童只能就讀費用高昂的民辦學校。
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國宏對本報記者分析,教育需要一定的歷史延續性,名牌大學很難在短時間之內一蹴而就,這需要文化傳承和畢業生資源的積累。
他補充道,深圳城市人口膨脹快,讓人始料未及。僅僅依靠政府的資源將教育體系建設完善是有滯后性的,再高效都難以趕上市場的變化。
走捷徑引進外來院校
今年上半年,深圳教育局表示2015年將新建和改擴建20所義務教育學校,新增2.2萬個義務教育學位。
在彌補高等教育短板的問題上,從深圳“十二五”規劃中可見一斑。該規劃提出,在本土院校方面,要推動深圳大學和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在引進國內其他省市院校方面,要大力支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繼續辦好研究生教育,形成規?;谋究普猩虒W體系。
在引進外來大學方面,深圳早在十幾年前就有過一次失敗的嘗試。深圳市人大代表、曾經在當地政府工作的楊勤在追憶往事時惋惜不已?!爱敃r華為和中興等高科技企業已經頗具規模,深圳市政府為引進人才,希望西部一所電子大學能夠整體搬遷至深圳,可惜最終因為資金問題而擱置。如果搬遷成功,今天人才短缺的狀況應該會大為緩解?!?/p>
在引進國外院校方面,上述規劃也提出要開展國內國際合作,引進國外知名大學合作辦學,大力推進專業特色學院建設。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創院院長海聞此前也表示,直接引進國外的知名學校是推動深圳市高等教育走向國際化的捷徑,就像當年招商引資一樣。
目前,哈工大已經獲批在深圳籌辦本科教育,深圳與哈工大、航天員中心也將共建深圳國際太空科技學院。此外,中國北京理工大學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將在深圳市合作舉辦“中俄大學”,昆士蘭大學和吉林大學也擬在深圳建特色學院。
雖然異地合作辦學模式帶來了一些發展規模和后勁等問題,但是楊勤認為,對于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來說,這是一條可行的路徑。他更擔心的是深圳如何將有限的土地資源拿過來建學校。楊勤對本報記者說:“深圳法定劃定的生態控制線是49.9%,但實際上綠化面積在55%左右,大部分土地不能用于建設。不過一旦全部建成,能讓深圳站得更高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