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萬科,碧桂園、星河灣、海亮集團等房地產企業,先后在教育產業布局,并且在近幾年不斷加大馬力。房地產企業為何熱衷辦學?
2015年9月,“上海萬科雙語學校”開學,并啟動新一輪招生。這是一所9年一貫制私立學校,位于上海閔行區七莘路;萬科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亞洲賽艇聯合會主席王石擔任名譽校長。
除了萬科,碧桂園、星河灣、海亮集團等房地產企業,先后在教育產業布局,并且在近幾年不斷加大馬力。房地產企業為何熱衷辦學?
把教育當成獨立產業
1996年,從上海萬科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建立上海市復旦萬科實驗學校時起,萬科便開始了其在教育產業的試水。
上海萬科副總經理許青川告訴早報記者,當年設立的復旦萬科實驗學校2006年開設了“國際雙語C班”。中英文教學時間各占50%,外教擔任班主任,中教擔任助教。
往年,國際雙語C班僅招收20名一年級新生,其他年級招收少量插班生。但是每年報名學生遠遠超過招生人數。
許青川稱,“國際雙語C班”模式將被完全引入萬科雙語學校,原有全部師資班底和在讀學生,均在2016年9月搬入新建設的上海萬科雙語學校,同時招收一年級、六年級新生以及各年級插班生,學生總人數超過300人。
許青川表示,萬科發展教育產業,不僅是為地產業務做配套,還把其列為一個獨立的產業發展壯大。
目前,萬科已建立了涵蓋九年制素質教育啟蒙、培優基地,以及戶外體驗式教育的社區營地、城市營地、度假營地多層次、多元化教育產業體系。
此外,萬科還開設了四點半學堂,定位于社區內部,解決放學后孩子無人接送的問題。此外,萬科建設了萬科塾,以出租公寓、校舍等為盈利點。萬科還建立戶外度假營地,通過組織夏令營、游學活動,培養孩子戶外生存、合作探索的能力。
入學名額一席難求
在教育行業涉足較早的地產商,要數碧桂園。
碧桂園早在1994年就開始辦校,目前已擁有34所在辦學校及3所慈善學校、21087名在校學生、2526名教師,每年有將近半數的高中畢業生被世界排名前50的院校錄取。
碧桂園的教育產業中,最具吸引力的為其國際教育。2000年9月,碧桂園引進國際文憑組織(IBO)的教育理念和課程項目,并于2005年9月提升為IB國際學校。
所謂IB國際學校,即學生可以在校選修IB資質的課程,學生畢業時參加全球統一考試。IB國際學校畢業文憑亦被公認為全球最高水平,著名學府如牛津、劍橋、耶魯、普林斯頓及哈佛等均給予畢業生諸多入學優惠。因此,此類學校非常受到計劃將子女送去國外深造的中高收入家庭的歡迎。
廣東的碧桂園學校在當地負有盛名,包括碧桂園副主席楊惠妍就畢業于該校。此后,碧桂園不斷在江蘇句容、湖南、惠州、蘭州等地開設學校。這些學校的選址都是在碧桂園項目的周邊,收費不菲。
目前,這些學校大部分生源爆滿,入學名額一席難求。
據碧桂園方面表示,碧桂園的很多項目位于二三線城市且一般位置偏遠,但由于碧桂園學校聲明首先滿足業主子女入學需求,其教育資源帶動了一批人在碧桂園開發的樓盤置業。
早報記者了解到,在廣東碧桂園學校成功的基礎上,碧桂園于2014年10月成立了碧桂園教育集團,將所有學校歸口到教育集團管理運營,并有計劃將教育集團分拆上市。
碧桂園教育業務的上市資產涵蓋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學段。產品線主要分為“高端國際”及“優質雙語”兩類,面向出國留學及國內升學的人群。
教育產業盈利能力已高于地產
星河灣的教育產業發展和碧桂園雷同,已在其北京、上海等高端項目周邊,建立星河灣國際學校。
萬科董事會秘書譚華杰表示,中國是一個教育資源稀缺的地方,有些開發企業旗下的學校比較知名,可以把一個地方的住宅變身為學區房,增加項目的附加值。教育資源作為稀缺資源,其對地產業務的帶動也是諸多開發商比其他行業更容易進軍教育的原因。
開發商發展教育除了可以促進主業之外,教育產業巨大的發展空間以及盈利能力,也是導致越來越多企業扎堆辦學的原因。
從那些已經上市的教育集團來看,教育產業的盈利能力遠遠高于地產行業。
同樣有房地產業務的海亮集團,今年在美國分拆海亮教育上市,其披露2014年凈利潤率高達30%。另一家以和地產商合作模式發展的楓葉教育,凈利潤率達21%,遠高于房地產行業。
相比之下,房地產行業利潤整體下滑。2014年萬科凈利潤9.6%,同比(比上年同期)下降4.49個百分點。碧桂園的凈利率為11.4%,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
譚華杰坦言,教育產業競爭不充分,市場化程度低。但是隨著中高端家庭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預期,教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必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