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正在經歷資本流出。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正在經歷資本流出。
國家外匯管理局11月11日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第三季度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634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基本平衡,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239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605億美元。
2239億美元,創(chuàng)下了1998年有統(tǒng)計數據以來,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的最大值。
作為國際上測度跨境資金流動狀況或者熱錢的方法之一,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差額,主要包括了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如果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呈現(xiàn)逆差,通常代表著資本正在流出中國。
“在剔除外匯儲備變動后,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反映的是私人部門的資本流動情況,而超過2000億美元的逆差規(guī)模也顯示,私人部門的資本仍然在外流,一方面由于美元升值,企業(yè)在提前償還美元債務,另一方面,居民的資產也在多元化配置。”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朱振鑫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央行此前發(fā)布的數據顯示,10月外匯儲備意外增加了113.87億美元,是今年以來外匯儲備第二次正增長,而上一次要追溯到今年4月。
前三季度,中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219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順差3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3498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2277億美元。
如果將目光放得更遠些,從去年二季度開始,跨境資本就已經呈現(xiàn)外流趨勢,而連續(xù)6個季度呈現(xiàn)逆差狀態(tài),更是從未有過先例。
數據顯示,去年二季度算起,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分別逆差156.05億美元、91.4億美元、307.98億美元、983.26億美元、275.60億美元和2239億美元。
從1998年有數據以來,中國在金融賬戶上出現(xiàn)逆差的次數屈指可數,上兩次相對集中出現(xiàn),還要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2年下半年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之際。
需要說明的是,在國新辦上月底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外匯局副局長王小奕曾強調,今年以來或者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外匯資金確實呈現(xiàn)了一定的流出趨勢,但這種跨境資金外流是有具體原因的,“不意味著是資本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