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3%,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3%,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
“在結構調整、經濟階段性下行壓力之下,CPI繼9月之后再次走低,意料之中。”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鐵崗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10月份CPI同比數據中,食品價格上漲1.9%,非食品價格上漲0.9%,消費品價格上漲1%,服務價格上漲1.9%。
“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9%,漲幅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是CPI同比漲幅下降0.3個百分點的直接原因。”交通銀行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即使環比看,10月食品價格環比-1%,為近7個月最大環比跌幅。“雖然豬肉價格同比15.8%保持高增速,但環比價格出現近6個月以來首次下降,豬肉價格上漲周期已到尾聲。”
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統計部主任劉通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10月,就全國而言,豬價處于高位調整過程中,總體上的表現是穩中有降的趨勢,或者是降中趨穩的態勢。
今年1~10月份,全國CPI分別同比上漲0.8%、1.4%、1.4%、1.5%、1.2%、1.4%、1.6%、2%、1.6%、1.3%。1~10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漲1.4%。
李鐵崗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每個月CPI在3%左右是正常的,而當前1~10月份CPI平均為1.4%,存在通縮隱憂。
“除8月份,近一年來,CPI同比漲幅皆低于2%,非食品價格一直處于低位是拉低CPI的重要原因。”劉學智告訴記者,10月份非食品價格上漲0.1%,而去年9月份以來非食品價格在0.9%~1.3%之間低位波動,與資源能源相關的燃油價格、水電煤等燃料價格持續負增長。非食品價格影響CPI中長期走勢,未來是否會拉低CPI至1%以內需要警惕。
“將會有寬松政策,以阻止通縮。”李鐵崗對記者表示,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放松的空間,但寬松將不同于以往,“從總量寬松,變為結構性寬松,對于新興的產業等將寬松,傳統產業或將施以緊的條件。”
李鐵崗認為,年末節日拉動,CPI將會有所小幅回升。劉學智認為,在國內經濟環境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的情況下,非食品價格缺乏上漲動力,居住類價格基本運行平穩。預計未來CPI仍在低位水平,全年平均漲幅在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