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股債雙?!备窬帧1M管債市上漲太快的獲利回吐壓力顯然是客觀存在的,市場的中期趨勢仍然沒有改變,但提前下車,意味著未來會面臨更低的利率重新建倉的風險。
目前是“股債雙?!备窬?。盡管債市上漲太快的獲利回吐壓力顯然是客觀存在的,市場的中期趨勢仍然沒有改變,但提前下車,意味著未來會面臨更低的利率重新建倉的風險。
也許,市場會高位小幅震蕩,“中期看好,短期謹慎”,意味著2015年第四季度債券投資的最優選擇應是采取“不折騰”的投資策略。其中,利率策略在于牛市不言頂。中長期債利率保持“小彈大降”的節奏,頻繁上下車易于錯過大波段的操作風險;信用策略在于,在絕對收益率下降、相對交易空間收窄的情況下,信用債投資需要開始壓縮流動性溢價,即一些過去流動性不佳、溢價較高的品種將越來越受青睞;轉債策略則為降低倉位,耐心等待一級供給釋放。
利率債:蓄勢盤整,仍在牛途
1、預期一級發行與10月基本持平,機構配置需求仍在高位。
展望11月,預測根據財政部發行計劃,預計國債發行2810億,期限為1年、3年、5年、7年、10年、30年和50年,此外還有5期貼現國債發行,由于到期量下降,凈供給上升至2227億。但整體看,受降準降息帶動,銀行需求承接力度提高,配置機構銀行和保險受資金成本下行和資產再配置推動,配債需求仍相對樂觀。
地方政府債配置價值逐漸顯現,二級成交量大幅上升。10月地方債各期限發行利率整體較下限上浮15-30bp,扣稅和扣除銀行資本成本后的實際利率與國債持平,配置價值逐漸上升。并且,隨著地方債已發行存量達到3.9萬億,流動性溢價和市場成交活躍度持續上升,10月地方債成交總額436億,比9月大幅增長425%,創歷史新高,將帶動地方債的配置和交易價值明顯提升。
2、債市調整后醞釀下一波上漲。
10月自國慶節之后,以國債期貨大幅上漲為標志,債券收益率出現加速下行,10年國債利率跌破3%,國債和金融債現券利率大幅回落20-30bp,盡管月末出現一定大漲小調,且近期財政加碼可能導致經濟回升、市場預期貨幣政策寬松邊際減弱、海外加息預期回升,對債券市場可能有負面影響,不過在牛市過程中的利空就是利多,市場調整之際,也在醞釀著市場的下一波上漲。
(1)經濟持續疲軟。從未來2-4個季度時間看,經濟增速下滑仍未結束,實際無風險利率仍處在下行通道中(以理財、貨基、銀行負債成本為代表)。理財收益回落、CPI 掉頭向下、年末委外資金到期再配置需求走高等債市新催化劑正在出現,提醒投資者不必急于下車,債市上漲仍將繼續。
(2)政策再寬松。三季度經濟斷崖式下跌,銀行信貸和財政乘數擴張效應較弱,只有通過中央加杠桿,并有效限制融資成本,才能帶動投資起色。寬財政需要寬貨幣配合,預計未來2個月央行仍有1次降準空間,并發揮國開行第二財政和專項金融債低息、長期資本金撬動作用,在宏觀上表現為具有穩定收益的高收益資產快速下滑(被置換為低利率融資),利好債市牛市持續。
(3)機構再配置。在存量資產不斷到期以及新增資產收益率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四季度機構不得不考慮提前布局2016年的資產配置,這也決定了長債利率中樞仍有較大下行空間。
債券市場正在兌現我們前期所提出的50-100bp 的下行,我們提示的“驚喜”也出現了,市場漲多了會調整,只是短期沖擊,并不是主導市場中期走勢的關鍵。新的利多因素仍在陸續出現,提醒投資者不必急于下車,債市上漲仍將繼續。
做多IRS+金融債。10月IRS 曲線平坦化下行,互換利率已下降至低位,繼續回落空間有限。但IRS 與現券利率之間的套息息差仍有一定carry空間,IRS FR007 1Y 和2Y 期與金融債利差為15bp 和66bp,5Y 期長端套息利差為67bp。隨著市場焦點將重回經濟下行風險和寬松預期上來,資金利率仍維持相對寬松。方向性交易方面,建議繼續做多IRS,由于資金利率維持低位,建議投資者繼續構建“回購養券+買入IRS-FR007”的組合策略,獲取相對確定性收益。
信用債:收益率大幅下降,信用利差收窄明顯
1、信用基本面:尾部個體風險繼續上升,但系統性違約概率仍小。
三季度GDP首度破7,宏觀經濟探底仍未結束。三季度GDP同比6.9%,雖然好于預期的6.8%,但這一數據是金融危機以來單季同比首度破7,從趨勢來看經濟探底仍未結束,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講,考慮到上半年GDP 同比7%,對于達到全年7%左右的目標來說,四季度穩增長的壓力有所減輕。過去兩個月集中出臺的穩增長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10月份中采PMI49.8,與9 月份持平,雖然為年底第二低水平,但畢竟已出現止跌跡象。
融資略有恢復,再次“雙降”支撐外部融資寬松條件。9月份社融增量1.3萬億,超市場預期的1.2萬億,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別多2172億和1673億;信貸投放增長1.05萬億,超市場預期的9000 億,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別多2661億和1845億;M2 同比13.1%,符合市場預期,前值為13.3%。整體來看,企業融資總量略有恢復,表內信貸占比上升,表外信貸總體平穩,M2增速略降但流動性充足。此外,經過9月份的政策空檔期后,10月份央行再度“雙降”,本次降息已是本輪降息周期中的第六次降息,存貸款基準利率繼續創08 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當前1 年期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分別為1.5%和4.35%,較2009 年初的低位低75bp 和96bp。金融機構加權貸款利率下行相對滯后,保守估計至少仍有50-100bp 下行空間。外部融資條件繼續寬松,支撐信用基本面。
個體信用事件密集暴露,尾部風險增大,但系統性違約可能性仍很小。近期多起“問題債券”密集到期,信用事件有此起彼伏之勢:“二重”資不抵債而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12雨潤MTN1發布兌付不確定公告;10英利MTN1未能全額兌付債權本金而違約;10中鋼債回售延期和付息違約;11蒙奈倫公告私募債違約以及部分資產被凍結。雖然市場對于上述“問題債券”違約已有較充分預期,但如此密集暴露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的擔憂情緒,在信用債整體表現火爆的情況下,最低評級板塊表現不佳。我們認為,雖然驅動信用基本面的主要邏輯,正在從外部融資寬松帶來整體短期流動性改善,逐步讓位于持續盈利低迷積聚的個體長期信用風險暴露,尾部信用風險在加大,但短期內暴發系統性違約風險的可能性仍很小。
2、信用策略觀點:供需繼續兩旺,流動性溢價有望壓縮。
10月份收益率快速下行,使得整體信用利差繼續壓縮至歷史新低,但低評級表現欠佳仍然反映尾部信用風險加劇的擔憂。后續看,信用債仍有望維持供需兩旺的局面,信用利差仍將維持低位,但信用基本面尾部風險繼續上升,低評級板塊整體主題仍然是“防踩雷”。在絕對收益率下降、相對交易空間收窄的情況下,信用債投資需要開始壓縮流動性溢價,即一些過去流動性不佳、溢價較高的品種將越來越受青睞,包括PPN、資質相對較好的私募債、資產證券化產品、金融機構二級資本工具等。在整體資金寬裕的情況下,流動性問題暫時不是信用債投資的主要約束。
轉債:股債雙牛,轉債缺乏亮點
1、轉債市場供需:供給仍被壓抑,需求較為低迷。
存量轉債規模保持平穩。10月份沒有轉債退市,期間也沒有新轉債上市,因此存量轉債規模保持平穩,仍為170億(含可交換債)。展望11月份,在股市不發生暴漲的前提假設下,轉債觸發強制贖回條款的概率極小,考慮到進入轉股期的轉債股性估值偏高,轉債持有人轉股動力并不強。不過,15清控EB 將在11月上市,預計11月底存量轉債規模將維持在180億左右。5 家公司獲取轉債發行批文,潛在規模共計107.1億。根據WIND統計,當前共有16 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可轉債發行預案,環比9月底持平,預計發行規模共計309.1億。目前澳洋順昌、三一重工、藍色光標、廈門國貿、九州通轉債發行已收到證監會書面核準文件,剩下11 家發行人轉債發行預案均已通過股東大會。5只已獲批文的待發轉債規模共計107.1億,但在股市持續低迷、上市公司再融資不松綁的背景下,短期轉債潛在供給難以釋放。
公募基金發行仍在谷底徘徊,債基發行開始回暖。10月份新成立的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分別為2只和4只,規模共計13.27億份,相比9月份,債基發行數由8只下降至2 只,貨基發行數由2只上升至4只;10月份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分別發行1 只和2只,較9月份分別持平和下降3只。整體來看,公募基金發行數量和規模仍在谷底徘徊,但隨著債券牛市的推進,債基和貨基的發行情況開始回暖,據WIND 統計,當前正在發行的偏債型基金有5 只,而正在審批的偏債型基金占整體基金比重,已從8月份的30%上升至10月份的60%。
2、轉債市場策略:降低倉位,耐心等待一級市場供給釋放。
股市樂觀預期被逐漸透支,增量資金入市的邏輯短期內可能無法實現,繼續支持風險偏好上升的新因素也不再明朗,資金倉位偏高下,存量博弈靠提升倉位來驅動趨勢性行業越來越難。目前轉債存量可交易標的僅剩四只,創紀錄的稀缺推升股性估值維持高位,由于短期供給仍被壓抑,股性估值下行空間有限??紤]到轉債股性估值過高,后續價格波動將會變大。操作策略上,建議投資者降低轉債倉位,耐心等待一級供給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