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金融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態勢,與國內股市火爆不同,有色等大宗工業品表現疲軟,傳統產業洗牌加大部分企業破產重整,在宏觀金融環境不利、內需持續疲軟及信用風險加大的背景下,有色行業陷入困境已難自拔,市場人士對后市悲觀情緒較濃。
從國內刺激政策來看,雖然中國政府今年以來在一系列國家戰略層面上做出積極布局,但實體經濟仍不盡如人意,四季度穩增長力度雖有加大,但從投資落地到基建項目帶動私人部門投資仍需要較長的時間,短期政策刺激措施對實體行業提振有限,弱經濟周期下內需減弱已是不爭的事實,有色金屬行業正面臨“望梅不止渴,畫餅不充饑”的尷尬局面。
從大周期角度來看,大宗工業品結束“黃金十年”后正處于熊市中期,重工業供應彈性較小、需求彈性相對較強的特點,使得行業產能增長難迅速掉頭,而下游消費增長陷入萎靡,有色金屬供大于求和企業微利已成 “新常態”.
從產業最新動向來看,我國實體經濟依舊缺乏向上的內生動,近期我國工業增速持續回落,發電量也開始加速下滑,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更是創下十五年新低,同時央行在11月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首度出現“不能過度放水,妨礙市場的有效出清”的措辭,可能暗示對未來的寬松貨幣政策需降低預期,傳統行業的重整洗牌或將更趨激烈。
從資本角度來看,受制于資金逐利及監管加強影響,近年來國際資本紛紛撤離大宗商品市場,而信用風險的抬頭也令國內銀行業對有色融資貿易加強管制,金融屬性的下滑使得有色價格抗跌性削弱,考慮到宏觀經濟趨勢不甚樂觀,且市場信用風險的擔憂增加,有色金屬行業在金融和商品雙重屬性疲軟之下,價格走勢料難有太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