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雖打的是“工廠直銷”旗號,其實背后還是各區域經銷商在背后打理和提供貨源和服務,廠家則主要提供價格政策支持和承租場地,以主辦方身份走向了前臺,而實際上工廠是在為經銷商服務的——扶持在互聯網電商渠道沖擊下的傳統渠道,是家電企業尤其是空調企業穩住市場比較關鍵的一環。
企業雖打的是“工廠直銷”旗號,其實背后還是各區域經銷商在背后打理和提供貨源和服務,廠家則主要提供價格政策支持和承租場地,以主辦方身份走向了前臺,而實際上工廠是在為經銷商服務的——扶持在互聯網電商渠道沖擊下的傳統渠道,是家電企業尤其是空調企業穩住市場比較關鍵的一環。
今年雙11家電市場出現新氣象:往年雙11,電商大戰成為全民津津樂道的話題,從價格戰,到對供應商伙伴的爭奪,再到物流配送的比拼,以及節后的盤點誰勝誰敗等話題,電商可謂賺足眼球。且看今年的雙11大戰好戲,絕對有實體店的一份:早在雙11日前的那一個周末,線下店就率先發動了促銷大戰,并且取得了空前的好成績,大有“截胡”(截雙11 線上銷售)之功效。筆者為實體店這種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出擊的作法,拍手叫好。
筆者獲悉,上周末,美的在全國55個城市、300多個場館首次舉行“11.7美的品牌日”的工廠直銷活動,當天銷售額沖擊50億元;而格力當天也在廣州、北京、海南等地舉行了大型工廠直銷,單就“全廣州看格力”的活動一天就初步確定接近1億訂單;格蘭仕也在全國50個城市展開“好柿成雙”117聯歡惠線下促銷活動;奧克斯11月7日亦在50個城市舉辦“抄底行動”。
以廣州格力和廣州美的為例,11月7日當天,二者不約而同分別租下琶州場館幾千平方米的面積作為活動場地,筆者當天在格力場館看到前往選購的消費者人山人海,其旗下包括空調、冰箱、熱水器、電飯鍋、風扇等等在內的產品型號超過300多個,且真正做出了真金白銀的讓利——據筆者觀察,格力空調的的折扣平均高達7折-8折,促銷力度可謂空前;晶弘冰箱的價格的降幅也高達30%-40%,其中其旗下的大松小家電讓利最多,平均在5折左右。而當天,無論是格力旗下專賣店,還是其幾個線上銷售平臺,統統沒有當天“工廠直銷”的價格低。美的場館則不單賣自己旗下全線白電、小家電產品,其還與創維合作,從而增加了彩電、機頂盒等黑電單品,前往購買的市民也絡繹不絕。
筆者了解到,企業雖打的是“工廠直銷”旗號,其實背后還是各區域經銷商在背后打理和提供貨源和服務,廠家則主要提供價格政策支持和承租場地,以主辦方身份走向了前臺,而實際上工廠是在為經銷商服務的——扶持在互聯網電商渠道沖擊下的傳統渠道,是家電企業尤其是空調企業穩住市場比較關鍵的一環。
渠道實體門店也是如此。兩大連鎖巨頭蘇寧、國美在全國的數千家門店也“不手軟”。國美打出“橫掃網價”的旗號,蘇寧也在門店舉辦“內購會”,提前“收割”需求。廣州國美宣稱11月6日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60%。蘇寧在11月6日在全國據說也做了幾十億元生意。
如此說來,無論是家電工廠還是家電渠道商,它們采取的直銷形式實際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那么,誰說線下門店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