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影光棍節檔表現令人失望,僅收獲6482.4萬元的票房,較去年的8600萬元下滑24.6%。
國內電影光棍節檔表現令人失望,僅收獲6482.4萬元的票房,較去年的8600萬元下滑24.6%。
據貓眼票房分析的數據顯示,光棍節當日有《前任2:備胎反擊戰》、《剩者為王》、《我的青春期》等電影上映,其中位居票房首位的是《前任2:備胎反擊戰》,收獲2514.1萬元票房,除該部電影外,僅有海外影片《移動迷宮2》的當日票房達千萬元級別,其余影片均只收獲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票房,包括首日上映的《我的青春期》,也只收獲705.4萬元票房。
“這一方面與我國電影市場存在口紅效應有關,當其他消費受到抑制時,電影消費反向增長。而當其他消費得到充分釋放時,電影消費反而會出現相反趨勢,如今光棍節是人們大量購物的時候,”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此外,今年光棍節適逢非節假日,且電影市場上并沒有出現特別強勢、吸引觀眾的影片。”
2011年《失戀33天》以光棍節進行包裝宣傳并產生熱映,帶動當日全國票房達7300萬元,“光棍節檔”正式誕生。受此影響,越來越多的電影選擇在光棍節檔上映,從2012年的9部到2013年的13部,再到2014年的17部。但是,該檔期的票房卻未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數據顯示,2012年和2013年光棍節檔票房持續下降,分別為5800萬元和4700萬元。2014年由于趕上APEC小長假,使當年光棍節檔票房達8600萬元,但今年卻又回到下滑趨勢,且包括《杜拉拉追婚記》、《十月初五的月光》等原定光棍節上映的影片也選擇改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