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5年11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 ·拉加德發表聲明稱,IMF工作人員經過評估認為,人民幣符合“可自由使用”(FU)貨幣的要求,因此建議執董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拉加德將于11月30日主持召開執董會會議,預計屆時正式宣布人民幣加入SDR是大概率事件。
北京時間2015年11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 ·拉加德發表聲明稱,IMF工作人員經過評估認為,人民幣符合“可自由使用”(FU)貨幣的要求,因此建議執董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拉加德將于11月30日主持召開執董會會議,預計屆時正式宣布人民幣加入SDR是大概率事件。
人民幣加入SDR或已成定局
拉加德的聲明全文如下:
IMF工作人員今天向執行董事會提交了一份關于五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審議的文件。鑒于中國的人民幣繼續符合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的出口標準,此次執董會審議的一個主要焦點是人民幣是否也符合另外一項現有標準,“可自由使用”標準,即在國際交易中“廣泛使用”以及在主要外匯市場上“廣泛交易”。
在文件中,IMF工作人員經過評估認為,人民幣符合“可自由使用”貨幣的要求,因此,工作人員建議執董會認定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并將其作為除英鎊、歐元、日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五種貨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工作人員還認為,對于工作人員今年7月向執董會提交的初步分析中指出的所有懸而未決的操作性問題,中國當局也均已解決。
我支持工作人員的分析和建議。當然,關于人民幣是否應被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決定將由IMF執董會作出。我將于11月30日主持召開執董會會議,討論這一問題。
在聲明公布后,接近IMF的人士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看來好事將近,人民幣入籃或八九不離十。”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人民幣能否加入SDR的最終評估,已由早先確定的今年11月初推遲到11月晚些時候。屆時, IMF將正式公布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
SDR是IMF于1969年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旨在彌補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和黃金不足的問題,以確保不斷發展的全球貿易和金融市場有充足的流動性。目前,SDR貨幣籃子由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四種貨幣組成,所其占比例分別為41.9%、37.4%、11.3%和9.4%。
今年8月,IMF曾通過電話會議透露,人民幣在11月一定會獲得三個結果中的一個,三個結果分別是——納入、不納入以及補充更多信息。
之后,IMF又發布報告稱,無論人民幣是否納入SDR,IMF評估報告建議將現有貨幣籃子延期9個月至2016年9月30日,讓SDR用戶能有更多確定性和可預測性。
人民幣已符合“自由使用”標準
IMF對籃子貨幣有兩條標準,第一是該貨幣的發行國在過去5年內貨物和服務出口額位居前列,第二則是IMF認定該貨幣“可自由使用”,具體包括在國際儲備、國際銀行借貸、國際債券和外匯交易中的自由使用情況。這一標準也在此前對人民幣構成較大挑戰,
此次,IMF工作人員認為人民幣符合“可自由使用”貨幣的要求,可謂為人民幣正式加入SDR掃除了路障。
從人民幣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看,主要基于IMF的COFER數據庫。該數據庫目前公開的單獨統計的貨幣僅為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亞元這七種貨幣,人民幣尚不在其列。在2015年第一季度的考察中人民幣被歸入占比為3.11%的“其他貨幣”中,份額微薄。
國際銀行借貸的指標主要參考國際清算銀行所編制的國際銀行業負債統計,同樣沒有人民幣的單獨統計。不過,根據相關數據,對比BIS的統計,人民幣是僅次于四只SDR貨幣之后的第五大幣種。
從國際債券角度看,BIS Securities 數據庫是權威數據來源。該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在國際債券計值中使用最多的前十大貨幣中人民幣位列第八,所占份額為從2010年的0.1%提升至0.54%。
針對全球外匯市場交易量的評估,BIS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人民幣2013年占全球外匯成交量的1.1%,雖然規模依舊甚小但排名已由2010年的第17位一躍成為第9大最活躍貨幣。
此外,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8月人民幣首超日本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全球支付貨幣,目前僅次于美元、歐元和英鎊。同月,人民幣以9.1%的占比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
人民幣改革快速推進
除了上述硬指標外,據IMF官方人士透露,一個新貨幣加入SDR還需要滿足利率如何設定、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快速實現兌換等技術環節。近期,圍繞人民幣的一系列改革正在趨近這些技術要求,這也或是使人民幣獲IMF工作人員認可的關鍵。
中國央行在4月末批準大量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市。7月14日,央行又進一步宣布,境外央行、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國際金融組織這三類境外機構參與銀行間債市的額度將通過備案制完成,而無需審批,并且可投資范圍也將擴大至更多品種。
8月11日的新一輪人民幣匯改則具有里程碑意義。央行宣布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中間價將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同時,人民幣短期貶值幅度約3%。對此,IMF也給出了積極評價。IMF亞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Markus Rodlauer在電話會議中表示,“中國正在不斷從一個緊緊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匯率體系向一個更開放、靈活、更基于市場條件的匯率制度轉型,人民幣應該能在2-3年內實現自由浮動。”
此外,據悉,中國央行可能于近期宣布延長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時段, 從目前的 16:30 延遲到 23:30,以覆蓋歐洲交易時段,滿足 SDR 所要求的在“全球主要外匯市場”廣泛交易的要求。計劃可能在 11 月底前開始實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9 月底,中國首次向 IMF 公布其官方外匯數據,成為披露季度數據的 96 個國家之一,從而極大地提高了透明度。10月,中國宣布采納IMF數據公布特殊標準。
利率方面,財政部將從四季度起按周滾動發行 3 個月記賬式貼現國債。從技術上,SDR利率將可在其構成貨幣三個月期國債利率的基礎上形成,有效的三個月期國債市場是加入 SDR 籃子的技術前提之一。從第一期 3 個月貼現國債發行狀況來看,認購積極,利率也較好的反應了短端利率。
盡管人民幣在各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從具體程序上看,能否加入SDR, 決定性一關還在于執董會的投票。從目前各成員國的投票權重來看,擁有一票否決權的美國加上日本共擁有23%的投票權,而人民幣加入SDR需要70%的投票通過,因此美日對此事并不具有所謂的“一票否決權”。
SDR貨幣權重如何分配?
如果人民幣被正式納入調整后的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將在其中占多大比例?
根據IMF,貨幣權重本身是結合發行人所在國出口和其他國家將該貨幣作為外匯儲備而持有的金額而得出,均以SDR單位表示。根據最新數據,出口和儲備相對比重分別為60%和40%。
朱海斌表示,基于上述兩項指標,中國的出口在2014年為23,410億美元,相比日本和英國高出兩倍,僅小幅低于美國的水平。相反,外匯儲備數據顯示人民幣計值敞口在2014年僅為760億美元,遠低于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
“如果人民幣納入新SDR貨幣籃子,其權重將遠高于英鎊和日元的權重,但仍將遠低于美元和歐元。IMF在8月報告中建議人民幣在新的SDR籃子中權重將為14%-16%。我們計算得出的結果也基本相同。” 朱海斌表示。
野村證券則表示,人民幣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約占1.1%,預計人民幣在SDR中的權重為12.5%。
人民幣加入SDR將如何影響全球?
各界關注的是,如果人民幣在11月成功納入特別提款權,這將對中國、IMF和世界有何影響?這是否將造成短期內出現大規模的資產重新配置?
朱海斌認為其象征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人民幣的納入將被解讀為IMF對人民幣作為自由可使用貨幣的官方背書,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日益突顯的重要性得到了國際認可。這還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國內金融改革以及資本項目開放進程。
當然,人民幣進入SDR籃子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同樣有意義。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喬依德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SDR籃子的擴大有助于增強SDR的代表性和合法性。當前的SDR籃子貨幣全部是發達國際貨幣。隨著新興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四國GDP占全球的比例不斷下降,到2012年已下降到 40%左右。目前新興經濟體的GDP增速仍遠遠高于發達國家,僵化的SDR籃子使SDR不能真實反應世界經濟力量格局的變化,其代表性不斷降低,合法性受到質疑。 ”
野村證券認為,人民幣加入SDR或推動中國債市的全球吸引力。當前中國債市體量約為400億美元,境外投資者僅占2.4%,然而這一比例在印度為5.7%,韓國為6.5%,泰國為18.6%,馬來西亞為18.6%,印尼為36.5%,可見中國機會巨大。此外,野村也認為,進一步貨幣政策寬松的預期將進一步利好債市,開放境內債券市場將會減緩外資流出和國內資本外流,這在人民幣存在貶值預期的背景下尤為重要。
不過其在短期內的直接影響將非常有限。“對人民幣資產有興趣的各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基金已經對人民幣資產進行配置,不太可能在近期大幅增加人民幣資產。同理,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的使用水平短期內不會出現大幅提升。”朱海斌指出。
從長遠角度講,中國資本賬戶和匯率機制的演變,以及人民幣計價金融工具的發展對投資者產生的影響均將比獲得SDR這一籃子貨幣的標簽更具深遠意義。國務院參事夏斌也表示, 人民幣最終能否成為主要儲備貨幣,不主要取決于是否加入SDR,而是取決于中國自身的改革和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