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用以衡量人民幣強弱的指標基本上又回到了8月意外貶值以前的水平,令市場不禁揣測,中國可能重返全球貨幣戰爭。
一個用以衡量人民幣強弱的指標基本上又回到了8月意外貶值以前的水平,令市場不禁揣測,中國可能重返全球貨幣戰爭。
西太平洋銀行指數顯示,實際有效匯率目前在紀錄高點1%的范圍內,過去兩年上漲了近20%。加拿大皇家銀行和荷蘭合作銀行認為,中國要想實現今后五年年經濟增速6.5%的目標,人民幣兌美元必須要在2016年底前起碼貶值8%。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策略師Albert Edwards則預言,中國會讓人民幣在18個月內下跌20%以上。
“強勢貨幣會進口通縮,而且我們面臨著一場以鄰為壑的貨幣戰爭,”在中國央行8月11日意外出手之前就呼吁人民幣貶值至少18%的Edwards說,“中國若讓人民幣貶值,肯定會在區域內引發條件反射式的反應,但中國除了參與其中,也沒有什么其它選擇。”
在中國應對25年來最低經濟增速的努力中,降息成為了主力軍,因決策層希望人民幣維持穩定,以便于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儲備貨幣籃子。今年來為此進行的干預行動已經消耗了逾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除此之外,一旦IMF在11月30日正式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推高人民幣匯率的動力就更小了。
盡管今年來上海市場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下跌了2.7%至6.3786,同期實際有效匯率卻上漲了3.8%,因人民幣兌31種主要對手貨幣中的26種都升值。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預計,該指標每升高1%,出口就會遭遇類似幅度的下降。過去10個月中,除兩個月外,每個月份出口都出現了減少。
“競爭力下降”
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出口以美元計算同比下降了6.9%。據估計,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在6.9%,將創下1990年以來最低紀錄。經濟學家們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速明年會進一步放緩至6.5%,2017年則跌至目標下方的6.3%。
人民幣堅挺給中國出口帶來的“傷痛”
“進出口增長的趨勢性疲弱一方面是反映了外需不振,但同時也說明了中國競爭力下降,中國央行有必要容忍人民幣走貶,” 加拿大皇家銀行駐香港的亞洲外匯策略主管Sue Trinh說,“若沒有進一步刺激措施的配合,政府的目標看上去簡直高不可及。刺激措施既需要財政方面也要貨幣方面的,其中就包括匯率。”
8月貶值前預測人民幣會走弱的Trinh認為,人民幣兌美元高估了大約16%,估計明年底時匯率在6.95。荷蘭合作銀行和大和資本市場的策略師們則預計,來年人民幣起碼要跌15%。
“一個問題沒解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上周五明確宣布支持工作人員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的建議之后,市場一致認為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已指日可待。然而,作為8月工作人員報告中指出的問題之一,在岸和離岸匯差卻一直居高不下,成為中國央行即使在人民幣入籃之后也必須處理的問題之一。
數據顯示,自年初到8月10日(即匯改前一日),離岸人民幣對在岸折價平均值在0.10%左右。而自8月11日以來,匯差平均值上升到了0.55%左右。紐約時間11月17日下午5:31,離岸對在岸人民幣折價0.53%,匯差在339個基點左右。
8月IMF工作人員報告指出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存在差距、意味著離岸人民幣并不能充當在岸人民幣頭寸的理想對沖之后,中國央行罕見地在離岸市場實施了干預,曾一度將匯差從8月12日的高達2%拉低至0.4%左右。不過今年來的干預行動已經消耗了逾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除此之外,一旦IMF在11月30日正式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央行直接出手維穩人民幣的動力就更小了。
分析師觀點
美銀美林亞洲利率及匯率策略聯席主管Claudio Piron周一在研報中寫道,人民幣的納入意味著中國將繼續為資本賬戶松綁,對匯市的干預也會減少。未來幾周人民幣可能會欺騙性地持穩,但是干預的減少和中間價靈活性的加大將不可避免地帶來匯率貶值,11月30日SDR決定出來以后,我們可能很快就會尋機增加離岸人民幣空倉。
在渣打駐香港的資深亞洲利率策略師Becky Liu看來,人民幣貶值并非拯救中國經濟的萬能藥,可能為增速提供支撐的將是信貸的擴張。她說,人民幣大幅下跌會刺激該區域內其它貨幣走貶,反過來支持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
瑞信駐新加坡的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事業資深外匯策略師Koon How Heng在周一的研報中稱,2016年底前中國人民銀行還需要再降息75個基點,并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200個基點才能穩定增長。他認為從實際有效匯率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太高估了,預計從現在起的6至12個月兌美元會在6.60附近。
除了直接的干預外,還有更為市場化的措施嗎?道明證券駐紐約的資深新興市場貨幣策略師Sacha Tihanyi指出,央行可以鼓勵那些能夠合理利用境內外匯差進行套利的企業進行交易,來達到縮小匯差的目的。
“當然,這種操作還要取決于長期資本賬戶開放的進程,但是很明顯,已經有一些銀行具備了進行該種操作的基礎,”Tihanyi在接受采訪時說,“之前此類機構之所以不敢輕舉妄動,是因為有著太大的不確定性,他們需要看到中國決策層如何向市場傳遞信心和如何操作才會行動。”
干預仍難避免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逆轉九連降在10月轉為正增長,同期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也恢復到正增長,令中國資本[2.40%]外流壓力放緩的趨勢愈加明顯。多數分析師認為,央行在10月動用外匯儲備干預人民幣匯率的頻率可能已下降。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朱振鑫表示,若央行不再消耗外儲買入離岸人民幣來縮窄匯差,當前可選擇的方式可能不多。在他看來,加緊推動人民幣加入SDR或將有所助益。“這樣將提振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會帶來一部分配置資金進入人民幣。離岸人民幣債券的發行也會提振人民幣,”朱振鑫說。
今年10月中國央行境外發行離岸人民幣票據首戰告捷。在倫敦發行的50億元人民幣1年期央票據稱獲得了5倍超額認購。朱振鑫表示,“這給外資機構提供了人民幣配資渠道,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的需求會減少。”
道明的Tihanyi則認為,短期內最有效的方法,比較下來可能仍是央行入市干預。“為提高效率和防止匯差進一步擴大,央行應同時向市場重申不會再像8月匯改時那樣主動貶值人民幣。”
他說,央行或許是可以口頭干預市場,但是這與他們所推動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馳,“央行不愿意讓市場知道他們現在傾向于升值還是貶值,所以他們才會不停地以‘基本穩定’的措辭重申其對當前市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