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樓市為啥取消限購?】山西省政府公布了《關于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兑庖姟酚缮轿魇∽》砍青l建設廳、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山西省財政廳等11個部門聯合提出,對山西省房地產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其中規定,取消商品房購房限制。包括取消購買商品住房套數、戶籍、年齡等限制;取消商品住房銷(預)售價格申報制度;取消對境外機構及個人在本地區購買商品住房的限制。而在此之前,甘肅、四川、安徽已相繼取消了限購。山西則是在這輪房地產去庫存上打響了第一槍。
11月19日,山西省政府公布了《關于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兑庖姟酚缮轿魇∽》砍青l建設廳、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山西省財政廳等11個部門聯合提出,對山西省房地產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其中規定,取消商品房購房限制。包括取消購買商品住房套數、戶籍、年齡等限制;取消商品住房銷(預)售價格申報制度;取消對境外機構及個人在本地區購買商品住房的限制。而在此之前,甘肅、四川、安徽已相繼取消了限購。山西則是在這輪房地產去庫存上打響了第一槍。
山西打響第一槍
據觀點地產網報道,山西省政府公布了《關于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兑庖姟酚缮轿魇∽》砍青l建設廳、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山西省財政廳等11個部門聯合提出,對山西省房地產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
《意見》規定,取消商品房購房限制。包括取消購買商品住房套數、戶籍、年齡等限制;取消商品住房銷(預)售價格申報制度;取消對境外機構及個人在本地區購買商品住房的限制。
在優化住房供應套型結構方面,《意見》規定,商品住房套型面積根據市場需求確定,不再受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總面積70%以上的限制。對在建商品住房項目,在不改變用地性質和容積率等必要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允許房地產開發企業對不適應市場需求的住房套型進行調整。
《意見》還就住房信貸政策的落實提出規定。對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金融機構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為30%,利率下限為基準利率的0.7倍。
對已擁有1套住房并已結清貸款,為改善住房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未結清貸款的居民家庭,為改善住房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為40%。
同時,允許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并已結清貸款的居民家庭,第三次申請貸款購買住房。允許符合政策條件的非本地居民申請貸款購房。本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個人住房貸款審核周期一般不超過30天;對購買首套或改善性普通商品住房,執行貸款利率不高于基準利率。
值得玩味的是,山西出臺樓市政策的背景是中央高層近期頻繁關注樓市去庫存問題。有分析指出,種種跡象顯示,中央對房地產管理釋放出更多寬松的信號,而通過稅制改革優化房地產業結構將成為下一輪改革的主要內容。地方層面,將會有更多的省份取消樓市限購。
據了解,11月10 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表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次日,國務院強調要“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等消費”。12日,中財辦主任劉鶴強調化解房地產庫存問題。
猶如2014年初杭州樓市降價,然后各地偷偷摸摸地取消限購,取消了還不承認。直到呼和浩特取消了,中央也沒說話。于是從限制政策先后正式取消,但購房熱情還是起不來,于是出臺各種鼓勵購房政策。此次中央釋放出寬松信號,后面還會很多地方會學山西,并且還會推出各種促進房地產消費的政策,中央政府也不例外。
目前,市場現在關心的是政策還有哪些手段,中信證券認為,刺激銷售是化解庫存的根本之道。目前全市場尚處熱銷狀態,但遲遲不能形成普遍房價上漲預期。各地熱銷更多是政策驅動,而沒有恐慌性購房。繼續出臺政策刺激銷售,才能保證繼續平穩去化。
此外,今年以來,在樓市持續調整引發房地產界騷動的同時,房地產是否依然是支柱產業也引發思考。對此,地產大亨王健林和地產“大炮”任志強近日“不約而同”發聲回應,一個說:未來10年房地產業仍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一個說:房地產業依然被當做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房地產現在占國內GDP的12%-13%,是7萬多億,再加上相關產業,估計占到中國GDP25%到30%左右。不論其他產業的產量有多大,如果房地產業這樣的‘火車頭’不能正常運轉,中國經濟這輛‘火車’就會陷入困境”,王健林表示,未來10年房地產業仍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在未來5-10年還找不到可以取代這個行業的“大火車”,房地產業在經濟下行之際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王健林說,這一輪經濟下滑就是由房地產下滑帶來的,政府政策對房地產打得太狠。房地產增速在四五年前保持在20%,突然就降到10%,甚至到個位數,今年更是跌到3%-4%,再去掉一些統計水分,跟通脹再一對應,可能就沒有增長。
同樣,在被稱為中國房地產“預言帝”的任志強看來,近期中央高層先后發聲,提出房地產市場要去庫存、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消費等對策,表明房地產業依然被當做中國經濟支柱產業。“從現實層面上來看,首先,前幾年固定資產投資額和開工項目數量的迅速下跌,導致了今年基礎設施投資的整體下降;此外,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地方政府財政支撐完全依靠稅費和土地出讓金,部分地區地方債的50%以上和土地供應相關,但全國的土地銷售收入卻已經連續兩年同比下降,尤其今年的土地供應下降幅度可能會高達25%-30%”,任志強稱。
任志強此前表示,中國經濟不存在下行通道的問題,即便是臺階調整,也不是下行通道。只要經濟是增長的,房地產肯定在持續增長,2015年的房價還將繼續上漲。
山西政策大幅調整探因
在地方債務劇增、經濟增長放緩、財政吃緊的日子里,以三四線為代表的城市迫不及待的救市自有苦衷。據北京商報報道,在國家一系列刺激樓市新政之前,不少省市區已等不及統一號令出臺樓市新政。除北上廣深外,其他城市已陸續放開限購。從2014年下半年起至今,全國至少一半省區市出臺了針對房地產行業的省級文件或要求。
實際上,土地出讓金減少對財政收入的影響之大莫過于捉襟見肘沒有流動資金。在2014年人民幣17.9萬億元的地方政府總收入中,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占到23.8%,地方政府還是擺脫不了土地財政的牽制。隨著樓市降溫,限購也在這一輪調整中陸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如同退燒針不可逆一樣,當時一針退了樓市的燒,如今拔掉這一針土地的“肌體”卻不會輕易熱起來。
行政化的急救手段能解一時之需卻不能一勞永逸。市場的頑疾不解,即使政府好心救市,市場也未必領情。當前庫存壓力主要來自于三四線城市,單靠一招放開限購顯然是杯水車薪。短期內,小部分曾被抑制的需求可能釋放,但更大規模的需求則需要被刺激和創造,如何消化庫存在近期也被決策層密切關注。
房地產行業經過十年的高速增長,現在已經從以前的賣方市場轉入到買方市場,這個過程中,對于綜合競爭力相對較弱的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雖然一同蓋了高樓卻仍然因產業發展不夠、公共資源配套不足,對周圍人口的吸引力有限。
因此,要有效消化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就必須要增強它們對周圍人口的吸引力。加快戶籍改革是拉動住房消費的一個重要方面,購房落戶政策將在更多城市得到演繹和深化。如果沒有好的就業機會、良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即便有三四線城市的戶籍,對周圍的農民也無法產生足夠的吸引力,隨后產業的發展和公共資源的布局尤為關鍵。
不得不提及的是,如果樓市率先“回暖”或許能成為重要經濟引擎,幫助山西經濟走出低估。
據人民網報道,2014年,山西的增速目標僅完成了55%左右,目標為9%左右,完成了4.9%,增速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一。自去年9月份以來,山西省的工業增加值已連續10個月下降,且降幅不斷擴大。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31個省份上半年的GDP數據顯示,山西今年GDP增速目標值是6%,可上半年僅完成了2.7%,完成率45%,增速在全國位列倒數第二,比倒數第一的遼寧省僅高出0.1個百分點。
作為山西支柱產業的煤炭更不樂觀?!渡轿魅請蟆?月28日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山西省煤炭行業虧損超過40億元,連續12個月全行業虧損。
其中,山西省屬五大煤炭集團主業收入下滑超過10%。相比年初,煤炭價格又出現了大幅下滑:大同地區5500大卡動力煤6月中旬報價為260元/噸,較年初下降了90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00元/噸;柳林4#焦煤6月中旬報價700元/噸,比年初降了105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30元/噸。
山西的一些地市已把“保工資”放在重要位置。呂梁市方山縣財政局局長常云錄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今年一開年,他們就把保工資放在第一位了。該縣另一名經濟官員說,如果今年能完成財政任務,那他們能保工資、保機關運轉;如果完成不了,只能保工資,機關運轉可能就有問題。
一些資源瀕臨枯竭的老礦,也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頑疾。同煤一位市場主管說,現在虧損也要養著這些老礦,因為國家至今還缺乏相關的退出政策,企業無法解決人員分流后的安置問題。今年3月份,同煤集體降薪,普通職工月薪降低了400元左右,科長級別降薪500元左右,處長級別降1000到1300元不等。
省長李小鵬曾在央企洽談會上提到了這樣一組數據:今年1到7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完成收入1053.3億元,同比減收50.3億元,下降了7.9%。全省11地市中有9個市減收,119個縣當中有86個縣是財政收入負增長,其中有50個縣的降幅達到20%以上。
在山西經濟面臨全面困境的情況下,民營企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多次提到,“民營經濟是富民強省的基本途徑”。山西能否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不利于民企發展的市場環境,尚待觀察。
8月29日,在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帶領下,58家央企組團到山西,洽談合作,共簽約47個合作項目,總投資約1555億元,擬引資973億元。類似的招商引資雖然幾年前曾有發生,但這一次卻是“規模最大、層次最高、最為集中的一次”。
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吳金希認為,一方面,58家央企去山西投資,可能有幫助山西脫困的考慮;另一方面,山西產業轉型、資產重組,也給央企提供商機。
在此次簽約儀式上,山西省政府分別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7家央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涉及裝備制造、能源開發、現代煤化工、低碳技術、軍民融合、互聯網+和商貿物流等眾多領域。
此外,山西省還組織了5場專題對接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裝備制造業、科技創新城、開發區新興產業和項目協調推進。部分央企分別與山西省省屬國有企業簽署了9項煤電聯營合作協議。
山西各開發區還向央企推薦了60多個新興項目。這些項目全是新興產業,重點是山西省確定的7大非煤產業,包括文化旅游、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食品醫藥和現代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