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20多家公司涉足保險 搶占低成本資金入口】近期保險圈里資本大戲連臺,不管是恒大人壽的橫空出世,還是君正集團宣布參與競價華泰保險股權轉讓,所有戲碼都指向產業資本搶食保險牌照的野心。
近期保險圈里資本大戲連臺,不管是恒大人壽的橫空出世,還是君正集團宣布參與競價華泰保險股權轉讓,所有戲碼都指向產業資本搶食保險牌照的野心。
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對于依然保持高增長的保險業,嗅覺靈敏的上市公司顯然不可能缺席。《華夏時報》記者粗略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2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保險領域,如此高漲的熱情堪稱空前。
資本轉向,動力何在?“產業資本看中保險市場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在目前我國金融業的融資體系下,保險資金的融資方式相對來說價格比較便宜,是較容易獲取現金流的一個來源。實體經濟如果能夠通過建立保險子公司來迅速獲取這方面的現金,對未來發展還是有利的。” 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表示。
空前高漲的入場熱情
恒大人壽的高調亮相被業內視為一個標志性事件。11月21日,恒大人壽才剛剛完成股權變更和工商名稱變更,但在亞冠決賽賽場,數億球迷目光所及的所有區域,首度亮相的“恒大人壽”隨處可見。寧愿違約也要取得最大化的傳播效果,恒大對進軍保險業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同時,中石化系于11月17日以總金額超過45億元持牌轉讓華泰保險13.95%股權一事,于11月24日有了新進展。華泰保險第二大股東君正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君正化工擬按照北京產權交易所規定的受讓方式組織聯合體,參與受讓中石油系所轉讓的全部股權。倘若君正集團順利將這部分股權拿下,其持股比例將升至29.24%,從而超過美國安達集團所持約20%的股份,成為華泰保險第一大股東。
這僅是近來產業資本圍獵保險牌照的一個縮影。有業內人士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上百家公司通過設立或收購的方式進入保險領域,而相關上市公司主要涉及的行業包括房地產、醫療健康、信息技術、能源等,其中房地產公司對保險業的熱情最高。
例如正在譜寫“保險三部曲”的中天城投。11月17日,中天城投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貴陽金控擬與其他5家公司共同作為發起人,投資設立百安互聯網保險(貴安新區)股份有限公司。而就在此前不久,中天城投公告其全資子公司貴陽金控擬投資設立華宇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并且也剛剛拿下中融人壽20%股權,成為中融人壽并列第一大股東。
“短短一個月內,公司先后通過收購、發起設立等手段獲取中融人壽、華宇再保險、百安互聯網保險股權,切入傳統保險、再保險、互聯網保險三個市場,進一步完善大金融布局,彰顯公司強大執行力和轉型決心。”一位中信建投分析師指出。
此外,11月25日晚,西水股份公告稱,重組天安財險事項已獲證監會通過,重組后西水股份共持有天安財險50.08%的股份,成為天安財險的控股股東。
11月12日,天成控股發布轉型公告,公司擬出資不超過4億元參與發起設立大愛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為殘疾人提供特需保險服務,占股比例為20%。11月11日,康美藥業、藍盾股份發布公告稱,將聯手其他4家公司發起設立康美健康保險公司,兩家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20%、14.9%。
10月30日,高偉達計劃出資1.5億元參與發起設立壽險公司,持股比例為15%。10月27日,北信源透露將參與發起設立相互人壽保險公司(或組織),2000萬元擬占股16.67%。10月26日,江蘇三友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擬以2億元持股20%,參與發起設立健康保險公司。10月19日,譽衡藥業公告稱,擬以1.5億元參與發起設立互聯網財產保險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同過去僅局限于壽險、產險不同,這一輪上市公司熱衷的保險牌照明顯更加多元,除了產、壽險領域,對專業健康保險、再保險、相互保險、信用保險、互聯網保險等細分市場也幾乎是一網打盡。
無可匹敵的低成本資金
近年來,隨著政策紅利的密集釋放,保險業不僅在負債端可以融合正迎來萬億風口的養老醫療產業,資產端更是幾乎無所不能。相比過去的盈利模式和投資渠道,保險公司如今面臨更多的機會選擇,這與資本的轉向顯然不無關系。
在朱銘來看來,養老險、健康險都不單純是產品銷售的問題,更多的是一個產業鏈的建設,“如果說真的是一個不錯的上下游產業鏈的建設,產業資本涉足保險的前景應當還是可以的”。
除了能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保險業強勁的現金流特征也正合產業資本的胃口。“恒大人壽帶來的低成本資金,能支撐恒大健康的發展。”克而瑞的研究報告指出,恒大健康旗下主要有新型國際醫院、養老產業、互聯網醫院和醫學美容整形四大業務,其中養老產業耗費資金多,回報周期長,正適合資金成本低的險資投入。
而對于那些本就在資金運作上長袖善舞的產業資本大股東們,保險投資渠道的極大拓寬更是錦上添花。“在保險公司投資不動產方面,監管上還是有一些嚴格限制,比如一定比例,那么保險公司現在主要是通過信托產品來想辦法擴大這個領域的投資規模。這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打擦邊球,但如果說你對這個領域是比較熟悉的,未來的經營前景不錯,這也算是一種模式。” 朱銘來表示。
更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配置海外資產、投資新興產業將是獨特風口,而在這方面沒有任何別的金融資產可以匹敵成本低、期限長的保險資金。
“從收購保險公司的復星,以及安邦、平安等保險公司的案例中均可看出,險資在海外持有物業、并購和收購控股其他企業方面有一定優勢。”克而瑞的研報稱,通過并購持有物業或產業,恒大集團規模也能快速提升。
既然金融創新是經濟發展的趨勢,有望為產業資本們帶來新機會,接下來的自然就看誰能審時度勢地率先占據制高點。而這其中比拼的關鍵點在哪兒?誰的金融資源豐富?誰的轉型決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