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于2011年離開俄政府,但庫德林并沒有放棄對俄經濟動向與資本市場的關注,也沒有放棄對俄經濟政策的影響。庫德林為俄政府改善經濟現狀提出了九大領域的改革建議。庫德林一再強調,目前沒有看到盧布繼續貶值的趨勢,同時俄央行也沒有改變盧布匯率的跡象。
他是曉諭國際的自由派經濟學家,在擔任俄羅斯財長期間,巧用政策工具,償清了俄自上世紀90年代來的巨額外債,又建議將大量出口外匯收入納入俄羅斯“穩定基金”儲備,幫助俄羅斯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不過,后因與時任總統的梅德韋杰夫在經濟政策領域不和,便遞交一紙辭呈,告別了俄政壇。他就是俄前副總理兼財長——阿列克謝·庫德林(AlexeiKudrin).
盡管于2011年離開俄政府,但庫德林并沒有放棄對俄經濟動向與資本市場的關注,也沒有放棄對俄經濟政策的影響,依舊活躍在俄金融、資本市場的第一線。
近日,庫德林一行參與了上海上交所與俄羅斯莫斯科交易所舉辦的俄羅斯資本市場論壇,雙方就中國投資者在莫斯科交易所投資的機會、俄羅斯資本市場的基礎設施情況以及兩國如何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問題進行了討論。
如今身為莫斯科交易所監事會主席的庫德林表示,增強金融市場合作將有利于中俄兩國。他認為,中國作為一個資本輸出國,有意將人民幣推行為儲備貨幣,而俄羅斯將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金融市場。同時,俄羅斯也希望其國際投資者的來源更加多元化。
當然,庫德林也沒有回避俄羅斯目前遭遇的經濟困境,并為俄政府改善經濟現狀提出了九大領域的改革建議。庫德林一再強調,目前沒有看到盧布繼續貶值的趨勢,同時俄央行也沒有改變盧布匯率的跡象。
對俄經濟預期建立在油價50美元/桶基準上
在主旨演講中,他首先回憶了前幾年俄經濟風光的時期。在2000~2007年間,俄羅斯年均GDP增速一度曾達到7%,成為新興市場中的翹楚。但去年以來,俄不僅GDP增速明顯下滑,資本流出和通脹上升、企業經濟指標惡化、銀行貸款利率始終維持在高位。
面對一系列刺眼的經濟數據指標,庫德林坦言,一方面源于烏克蘭危機后西方國家對俄施加的經濟制裁,另一方面國際油價今不如昔。目前,西方國家對于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難有放緩趨勢,歐盟又把當前的制裁期限延長至明年1月。庫德林表示,俄資本市場的確出現了西方投資者撤離的趨勢,希望明年能扭轉這一不利局面。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謝爾蓋·什維佐夫(SergeyShvetsov)也承認,西方對俄實施經濟制裁后,俄羅斯國內的銀行業務的確受限明顯,部分業務的結算周期甚至超過30天。
當俄羅斯一邊與西方制裁較勁時,曾經支撐俄經濟大勢的國際油價也在今年急劇下滑。受制于全球原油庫存高企,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原油產量有增無減,國際油價已從年初一路探底,幾乎跌破40美元/桶。要知道,俄羅斯此前經濟風光時,原油價格基本維持在10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
庫德林預計,今年俄GDP增速可能降至4%,爭取將明年GDP下滑幅度控制在0.5%~1%,從2017年起實現經濟穩步復蘇,力爭在2017年GDP增速實現1~1.5個百分點的增幅。同時,庫德林表示,預計俄今年的赤字占GDP將在3%左右。俄財政部的預算顯示,明年力爭將這一數字控制在1.5%。
對于俄國內高企的通貨膨脹,什維佐夫表示,目前俄國內的通脹率在15%左右,力爭今年控制在7%,并在未來幾年內將其縮小至4%。對于通脹高企的原因,什維佐夫認為一方面盧布匯率今年的下滑,另一方面物價不斷上漲。目前,他也認同庫德林的看法,沒有預測到盧布會進一步貶值的跡象。他相信俄政府會努力控制物價的上漲。
不過,庫德林再三強調,對俄羅斯GDP增幅變化的預期是建立在國際油價50美元/桶的基準線上。
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改變
庫德林指出,俄經濟之所以此前發展勢頭強勁,更多地是建立在高油價的基礎上。比如,10年間,國際油價從2002年時期的20美元/桶上竄至2012年的120美元/桶。俄經濟享盡此間的紅利。
但當高油價不再時,庫德林認為,俄羅斯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告別對油價等大宗商品的絕對依賴?!爱吘?,我們很難看到國際油價還能回到此前的高位?!睅斓铝终f道。
對此,庫德林認為,俄政府需從九大領域著手改變發展模式。第一,加強基建投資,需把基建領域的投資提升2~3倍。第二,對政府預算進行結構性調整。第三,加大在教育、科研、人力資源領域的投資。第四,改善俄養老金體系。第五,大力發展地方經濟。畢竟,俄經濟50%的貢獻來自于地方的發展。庫德林認為,俄中央政府應該將更多權力下放至地方,大力發展地方中小企業。第六,加強第三產業的含金量,提高創新水平。第七,計劃到2020年,高附加值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50%。希望俄政府對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有一定扶植政策,并給予稅務方面的優惠。第八,提高居民收入。因為,經濟制裁后,盧布貶值,居民收入水平放緩。第九,加強吸引外資的力度,改變去年來外資流入下降10%的現狀。
庫德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雖然現在中俄兩國的合作仍然集中在油氣領域,但這不會一直是合作的主要方向,未來將會逐漸轉向技術創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