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招商銀行 、寧波銀行等之后,12月1日,中信銀行宣布個人網銀境內轉賬全免費,浙商銀行宣布自12月5日起個人客戶結算電子渠道全免費。商業銀行不斷加大網上轉賬優惠力度,國有銀行在這方面暫時還沒動靜。網上轉賬會進入“全免”時代嗎?記者還發現,傳統銀行逐漸加入網上轉賬免費的同時,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則逐漸開始收費。
繼招商銀行 、寧波銀行等之后,12月1日,中信銀行宣布個人網銀境內轉賬全免費,浙商銀行宣布自12月5日起個人客戶結算電子渠道全免費。商業銀行不斷加大網上轉賬優惠力度,國有銀行在這方面暫時還沒動靜。網上轉賬會進入“全免”時代嗎?記者還發現,傳統銀行逐漸加入網上轉賬免費的同時,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則逐漸開始收費。
多家銀行開啟網上轉賬免費
記者了解到,目前招商銀行、寧波銀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上海銀行等都推出網上銀行轉賬全免費的政策,恒豐銀行還推出ATM 機全球取款免費的政策。有業內人士認為,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以及互聯網時代用戶交易模式和交易行為正發生的巨大變化,銀行宣布網銀轉賬免費可以把更多客戶引流到線上渠道,同時也可為銀行贏得更多客戶,未來或有更多銀行加入進來。
不過,據了解,網上轉賬全免仍以商業銀行為主,國有大行暫時沒有加入其中。以工商銀行的網上銀行轉賬為例,2000元以下收取手續費0.5元,2000~5000元收費2.5元,5000~10000元收費5元;網上銀行轉賬最高的封頂25元,在ATM 機跨行轉賬最高收費50元。
由此來看,網上轉賬免費對于客戶而言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不過,隨著移動端使用率的增加,目前各大銀行手機銀行轉賬多數都是免費。目前手續費由高到低的排行是,柜臺人工轉賬、ATM機、網上銀行轉賬、手機銀行。
第三方支付網上轉賬開始收費
銀行手續費的減免,很大程度上也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關。尤其是以支付寶為代表,從支付到收益,剛開始都吸引了一大批“鐵粉”。支付方面轉賬免費、收益方面余額寶收益率高于活期存款利率,這些都很受“草根理財”的歡迎。
但是,隨著用戶量的積攢、客戶粘度的增加,第三方支付平臺在網絡轉賬方面,也開始設置門檻。除了監管政策的規范外,也突顯了第三方支付的新策略。
目前,支付寶網頁端轉賬早已收費,手機端是免費的。今年10月17日開始,微信支付逐步測試轉賬新規,即每人每月轉賬加面對面收款有2萬元免手續費額度,超出部分按照0.1% 的標準收取支付方的手續費。
據業內人士介紹,無論是ATM 機還是網銀,跨行轉賬都有相關的成本費用。而選擇免費的銀行,多數是自己承擔了用戶的這部分成本。包括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內,雖然之前用戶網上轉賬免費,實際上背后是平臺承擔了這部分費用。
網上轉賬會“全免”嗎?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陳莉在接受采訪時說,網銀轉賬目前集中在商業銀行,國有銀行暫時沒有動靜,后期是否會繼續蔓延,還要看未來發展。要看銀行是看中運營成本還是用戶體驗,如果考慮運營成本太高,或許會放棄免費,但如果想增加用戶粘稠性、吸引客戶增量,那可能會選擇免費。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業進入“免費時代”可能會對第三方支付產生影響,畢竟就銀行整體來說,用戶基數很大,而且從安全性上來說,多數人還是更信任銀行。此外,隨著用戶的增加,第三方支付平臺運營成本較高,加上央行收緊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免費轉賬的蛋糕或將越來越小。通過限額和收取手續費的方式,第三方支付將回歸支付通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