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價對亞洲新興市場和煉油中心有利】自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引發了通貨緊縮的預期,油價暴跌重創產油國的經濟發展,一度高揚的能源公司股價也被削低。但據一位分析師說,油價下跌可以幫助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煉油中心,通過提升可支配的收入和利潤率。(龍訊財經)
自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引發了通貨緊縮的預期,油價暴跌重創產油國的經濟發展,一度高揚的能源公司股價也被削低。但據一位分析師說,油價下跌可以幫助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煉油中心,通過提升可支配的收入和利潤率。
BMI Research的石油和天然氣分析師 Peter Lee星期二表示:“便宜的原料成本將提高煉油利潤率,而進口成本較低,將鼓勵更多的消費支出,推動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美國WTI和布倫特原油價格收低在7年低點,在歐佩克上周決定不削減3000萬桶日產量上限來支持能源價格低迷后暴跌。
亞洲成品油的主要生產商,包括韓國、新加坡、日本和臺灣,依賴原油進口供應商。“石油產品在高端需求的區域,特別是汽油和石腦油依然強勁,為煉油廠提供高利潤產品的機會,” 他補充說,即使某些精煉燃料在國內外的需求下降,尤其是中國,進口的低成本將有助于煉油廠。據星期二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汽油和航空燃料強勁的需求支持下,中國十一月原油進口量同比增長7.6%。前11個月,中國原油進口量上升8.7%至3億230萬噸,每天661萬桶。低油價也促使中國今年囤積并建立戰略石油儲備。
亞洲新興經濟體,如印度、巴基斯坦和菲律賓,消費支出是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也有所獲益。Peter Lee說,“更便宜的石油將導致消費支出更多、產業化加速,在未來幾年,我們看好這些經濟體的增長前景”。事實上,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在其最新的亞洲市場的報告指出,盡管印度私營部門信心疲弱,“曙光”是低的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石油,“較低”的觀點普遍受到商界的歡迎。
油價長期疲軟——在 18 個月下降了一半, 將對嚴重依賴原油出口的國家構成威脅。亞洲原油出口國將受到影響,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東帝汶和文萊,石油出口收入占政府收入的很大一部分。Peter Lee說, “我們預計較低的原油價格會導致政府開支大量縮減,而在中短期內制約經濟增長的前景”。低油價的不利影響在東帝汶和文萊最明顯,其石油出口約占每年財政收入分別為73%和96%,他補充道。
盡管馬來西亞最近有一輪壞消息,包括其貨幣暴跌,國家投資基金的巨額虧損和涉及總理的腐敗丑聞,但該國不易受石油沖擊的影響。作為南洋主要的原材料生產商和出口商,馬來西亞一直在其下游行業投資,因為它增長價值更高。“對許多馬來西亞的企業來說,低油價是節約成本的穩定來源,包括運輸業、化工生產行業以及計算機行業,這些行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電力。同時,非石油相關的出口商將面臨更具競爭力的貨幣和疲軟油價的雙重利益,”Peter Lee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