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年末,銀行早上常常出現老人家排隊的現象,其中的部分人,很多時候是在搶購一些理財產品。因為通常年末,銀行面臨著考核、資金回籠的壓力,往往推出高出平時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來攬儲。這些產品的發行規模有限,因此,也出現了部分的搶購現象。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理財師指出,銀行專屬類的產品,高的能給出比平時多一、二個點的收益率。
不過今年,發行銀行的搶購似乎不再那么踴躍了。一來是投資的形式越來越多,股市活躍,很多老人奔股市去了。此外,年輕人似乎更是對銀行理財產品不感興趣,除了去做股票的,很多去投資了P2P等高收益的投資產品。據市場行情來看,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在央行降息,并整體實行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下,銀行資金壓力沒有以前大。而經濟的活躍度不高,房地產、制造業的貸款的在較少,銀行并不怎么花錢出去,因此也不大缺錢。因此目前的“年末專屬”產品,給出的預期收益率,也相對下降了很多。
據嘉豐瑞德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周,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僅為4.3%。過往一些經常發行高收益產品的中小城市商業銀行,如浙江某城市銀行的新發產品中,預期收益率都在5%以下,只有一款該行高凈值客戶的專屬產品,收益率剛過5%,到期收益率為5.1%。年末的理財產品,收益居然沒有任何的驚喜,可以說,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可能會集體“失寵”于投資者。
穩妥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再那么吸引人,有什么投資可供選擇呢?對此,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投資者不妨可關注一些固定收益類的產品,或者是一些股市相關聯的產品進行投資。固定收益類的產品,目前市場的收益率在5%-10%左右,如穩利精選基金,收益率一個月投資期限的是6%,一年的是9%,也還是不錯的。投資者并非只能選擇股市去投資。而股市關聯的產品,股票基金、指數基金、混合基金等,投資風險相對直接投資股票要小,故投資者也可適當的配置。
另外,年輕人較喜歡的P2P產品,也要盡量挑選平臺歷史較長,風控優良的來投資,注意并不一定是給出“高收益”的產品來投資。P2P也是不錯的投資渠道。至于那些位列評級機構“黑名單”中的平臺,就不要涉及了。
總體來說,年末的銀行理財產品的“行情”恐怕有些失望,還有其他的一些無風險投資的收益,總體也有所下降。說收益意外下降,其實并不意外,這些是在央行基準利率下調下順理成章或不可避免之事。建議投資者最好是保持與時俱進,在匹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的情況下,理性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來進行年末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