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上海保險交易所籌備情況一直為外界所關注。10日,上海國際集團副總裁傅帆在“2015對話上海金融機構領導”全媒體訪談中表示,本月保交所設計方案已經上報至相關部門,并得到充分肯定,目前正式進入籌備階段。
作為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上海保險交易所籌備情況一直為外界所關注。10日,上海國際集團副總裁傅帆在“2015對話上海金融機構領導”全媒體訪談中表示,本月保交所設計方案已經上報至相關部門,并得到充分肯定,目前正式進入籌備階段。
“早在2009年,上海開始考慮策劃建立區域性的保險中心市場,直到去年11月份,上海正式提出希望能夠設立保險交易所打通國內外保險市場和證券市場的銜接。”傅帆介紹,同時圍繞區域化再保險交易、定價中心的建設定位,能夠把產險、壽險 、航運險以及保險公司之間、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之間的重大再保險項目,放在這個公開透明的市場進行交易。
“上海保交所的成立,對保險市場的定價能力和全球影響力非常有幫助。”傅帆稱,去年11月份上海把保險交易所籌備正式提上議程,并在上海市金融辦和上海保監局聯合推動下,上海國際集團作為上海保交所設計方案的主導,匯集了監管機構、險資企業和中介機構多方面資源,緊鑼密鼓地推進了這方面的工作。“一直到12月,上海保交所的設計方案上報給相關部門,并得到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在保監會的主導下,上海保交所即將進入籌備階段,預計未來短時間內,上海保險交易所將正式開業。”傅帆如是說。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時間,上海國際集團旗下金融機構的資產整合頻繁上演。并在去年以來,上海國際集團旗下14家單位完成了整合重組,盤活存量資產超過300億元。傅帆表示,通過資產的頻繁整合,上海國際集團已經從一家金融控股集團逐步向資本運營平臺轉型。
在交易方式方面,傅帆說,傳統的國資交易是通過行政劃撥的方式,或者國資委系統內部轉讓的方式來進行交易。而作為國資運營平臺的話,則要發揮市場化和專業化的優勢,完全采用市場化的方式進行交易。“包括資產評估、財務審計,均采用公開、透明、規范的方式。”
據悉,今年8月,國際集團順利完成了國資運營第一單,實現了錦江航運與上港集團的縱向整合。傅帆表示,作為國資運營平臺,第一單的成功,意味著對國資監管部門、國資運營平臺以及被投資企業三者關系上有了充分探索。“對三方的權責劃分、業務邊界等問題,以及決策體系、業務流程,都做了第一次的嘗試。”傅帆說。
“十三五”來臨之際,也為上海國際集團發展帶來發展機遇,傅帆稱,國有資本運作的空間很大,目前,上海國際正跟相關政府部門做密切的溝通,希望能夠進一步明確國有資本運營平臺的功能定位、業務模式、以及與政府和被投資企業邊界的劃分。“從目前來看,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國資運營平臺的重點將放在管資本上,保證被投資企業可以平穩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