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券商周四看好6板塊43股】煤炭:寒冬延續變革可期,推薦4股。
點擊查看>>>個股研報 個股盈利預測 行業研報
煤炭:寒冬延續變革可期 薦4股
15年煤炭板塊再跌10.7%,僅優于14年大漲的非銀板塊。與之相對應的是更差的基本面:(1)煤價出現加速下跌的局面,其中秦港和產地煤價分別下跌約32%和20%,煤價回落至約04年水平;(2)供需面也繼續惡化,盡管供給面有所收縮(產量和進口量同比分別降3.6%和29.9%),但需求增速由去年的-2.9%降至15年1-10月的-4.7%。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虧損面達44%,噸煤平均虧損19元,按目前煤價多數公司也已跌破現金成本。
2016年:供需弱勢難改,希望在于穩增長和火電恢復。
預計受經濟增速下滑、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2016年煤炭行業需求難有趨勢性好轉。但好的方面在于;(1)庫存已較低:經過11月末以來北方大雪天氣,各環節庫存降至中低位,預計隨著庫存進一步下降煤價短期有望企穩回升(但目前電廠日耗較去年同期降幅仍達到6%以上,這將制約煤價的上漲幅度);(2)水電對火電擠占或下降:2015年7月中下旬以來,各地來水情況整體一般,預計2016年水電對火電的擠占將有所下降(前10月水電和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速分別為3.4%和-2.6%。
2016年行業可能的變化:并購和供給側改革。
(1)并購或逐步展開:根據煤炭資源網統計,11月國內主產礦區動力煤和煉焦煤虧損面按礦井個數來看分別達到91%和95%,而根據最新數據,煤炭行業前5家、前10家以及前50家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比例分別為27%、40%和73%,集中度相對較低,基本與90年代初美國情況類似(隨后美國開始了兼并重組浪潮)。預計未來隨著企業經營壓力的加大及相關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集中度將有進一步提升,利好相關煤炭大集團。
(2)供給側改革存希望:盡管未來2-3年由于新增產能穩步投產,需求難以見到大幅上漲,預計行業產能過剩局面難以緩解。但自14年7月以來政府逐步推出煤炭救市脫困政策,至2016年救市已進入第三年,加上習主席近期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改革,預計隨著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和落實,煤炭供給體系也有望逐步改善。
聚焦十三五:煤耗下降難擋,企業和行業亟待轉型。
2014年國內煤炭、原油、天然氣、以及水電、核電、風電占能源消費比重分別為66.0%、17.1%、5.7%和11.2%,根據相關規劃,預計十三五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年均緩慢下降0.6個百分點(但煤炭仍將是能源消費的主體).
由于景氣度回落,煤炭行業及企業亟待轉型:(1)企業層面,由于資產較重相關業務盈利也一般,多數企業轉型困難,目前轉型方向主要集中于煤電、煤化或煤炭供應鏈金融,其中煤電盈利相對較好(保證煤炭銷量并受益于煤價下跌);(2)行業層面,可能看的到的趨勢是煤炭銷售互聯網化的逐步推進,當然目前仍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
投資觀點:16年供需面或維持弱勢,期待行業變革。
預計2016年煤炭行業維持低迷局面,股價大幅上漲缺乏基本面支撐,但作為十三五首年穩增長促改革方面政策落實有望超預期,加上階段性補庫等因素帶來的供需面好轉,行業階段性反彈機會值得期待。
個股方面,我們建議關注三類標的:(1)轉型的地方國企龍頭:盤江股份(轉型煤層氣),山煤國際(擬轉型供應鏈管理);(2)盈利模式清晰的民企:禾嘉股份;(3)低估值央企:中國神華。廣發證券
計算機:科技屬性回歸趨勢明朗 薦6股
計算機行業今年幾個漲幅較大的版塊中,基本面強勢的龍頭公司最高漲幅和經歷過風雨后的近期漲幅大幅領先細分版塊。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相關公司優勢愈發明顯,投資者已經能夠區分細分版塊內不同公司的基本面實力而不再“一鍋燉”。當然,從過去一段時間來看,舊瓶裝新酒的小市值公司得到市場熱炒的情況還是存在,但我們認為部分新股和次新股的估值和業務成長性或更有優勢,科技屬性更強。
我們預計2016年這一趨勢將愈發強化,計算機版塊內子版塊之間和子版塊內的基本面龍頭公司都將繼續分化,側重基本面研究的投資者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更大。
越來越多的技術將從企業的實驗室走向大眾,專注于研發的公司憑借著技術壁壘能夠搶先于競爭對手獨占新開拓的市場,獲得更高的營收和利潤增長。
標的供應緩解、整體趨勢打開。
新股的恢復發行將逐步緩解標的供應的短缺問題,雖然近期數量還不多,但趨勢打開之后,未來會逐步增多。
而在明年注冊制的大概率落地、戰略新興板預期加強和新三板轉板預期的背景下,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從注冊制放寬盈利要求和戰略新興板的公司屬性考慮,TMT板塊的公司將受較大的影響,待上市企業的上市條件變的更加寬泛,在創業板掛牌還是在新興板的選擇更多。
好的一面是,政策和制度是積極推動公司上市,優質的待上市企業或曾經因部分條件不滿足上市要求的優質公司有了更多更快速的上市機會,戰略新興板的預期在逐步加強,或能夠促進科技板塊公司的上市動力。投資者將有更多選擇空間,對場外資金的吸引力加強。存在挑戰的一面是,隨著行業新增標的的增多,龍頭企業或模式創新企業的稀缺性被逐漸稀釋,短期主題也將趨于疲乏。
整體而言,雖然節奏會受控,但供應緩解的整體趨勢已經打開。
細分領域均有突破、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明年相對收益趨好。
2016年是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醫療、信息安全、國產化和互聯網金融等傳統熱點領域的商業模式或訂單兌現的一年。
1、細分領域龍頭在經歷了今年的轉型期,核心競爭力得到強化,如思創醫惠、衛寧軟件、中科金財和大數據公司等,已有部分落地,而明年這些公司將以更成熟的姿態成長。
2、隨著智能硬件的需求逐漸放量,形態多樣化,智能化領域的新增需求也相當明顯,中科創達的優勢終將凸顯。
3、O2O領域,石基信息、三泰控股的實際落地已經遙遙領先,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廣發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