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這個概念,已成為如今最重要的科技領域之一。大數據也成為了創投人在2015年愿意投資的領域,其風險投資的量已經超過其他行業14倍之多。
根據美國信息咨詢公司Gartner,未來兩年有計劃進行大數據相關投資的企業占到了75%,比2014年小漲3%。Gartner研究總監Nick Heudecker表示隨著大數據解決方案逐漸成為主流,海量數據、不同數據源和新的處理分析技術已經為企業所接受。企業通常希望借助大數據幫助自己全方位地成長,比如提升用戶體驗、優化辦事流程、制定市場目標以及降低開支等。
而就在今年,硅谷大數據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已經成功融資約4.5億美元。該公司的估值達到200億美元,也成為了全球第四大最有價值初創企業。
盡管中國的投資方也同樣看好大數據方面的應用和技術前景,但相比十年以前,這個數據的創建速度也是超出了大家所能想象的這樣一個程度,所以目前國內大數據創業者仍然會有諸多困擾。
在浦發硅谷銀行前沿科技論壇大數據論壇上,紀源資本合伙人李宏瑋分享了她對于大數據投資的一些看法。在李宏瑋看來,對于投資大數據,縱向的行業分析和橫向的大數據平臺工具這兩方面她都會考慮,但會比較關注行業初期發展處在何種階段及這個行業的承受度。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應用數據,更多的是要重視一個場景化。李宏瑋強調他們希望看到的是使用的場景,其次是需要搭建怎樣的平臺讓數據有用,包括是怎么樣的一些分析。例如說,國內的廣告領域,如果有很好的數據分析后臺都能夠預見到你下一個點擊是什么,然后幫你點到,這就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場景。所以要重視一個場景化,不要走在消費者的前面,消費的行為在哪里,你就在哪里。
身處在數字時代,數字領域所消耗和產生的大數據已經轉化為帶有營利性的商業模式,同時也給傳統的商業模式帶來大革命般的顛覆。因此李宏瑋以一個投資人的角度還分析了未來會被大數據革命的四大投資領域:
O20領域
手機對所謂數據采集跟積累起到的一個很大的作用,這是從2010年到2015年的一個很大突破。所以在看O2O這一類的產品的時候,或者說是高頻率應用的場景的時候,通常會很關注后端的團隊,技術積累。如果一個公司的后端技術,不能夠滿足這個使用場景,實際上這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不能夠體現。例如對于優步和嘀嘀來說,每一天要能夠承載一千萬以上的對接的數據,而它們后臺的數據來源是實時且多方面的。從司機的手機包括用戶的手機做一個匹配度,其實這里面存在很多很多大數據實時的積累。那么如何把這個數據能夠很好的匹配,包括說傳出到真正一個單的時候,實際上里面是有很多技術優勢或者說門檻要突破。“今天的中國,或者國際上,如果要做個嘀嘀打車,買一家第三方公司的數據平臺就能成功的話,那么嘀嘀跟優步就成立不了今天的規模,所以后端的技術能力至關重要。”
實時交易平臺
在互聯網金融和電商領域里,其實是一種實時的數據交流,那么它的后端需要一種技術,當出現大量的數據時,能夠快速做匹配。這其實就是“先技術才前端”的應用。例如,亞馬遜,它有了電商這個平臺,能夠給予它很多前端的數據。但是,后端的數據平臺,各方面語音的架構必須先搭起來,來服務它自己核心的業務,之后他才能夠延展出他自己的競爭能力,變成一個云平臺。
實時視覺反應
實時視覺反應技術門檻較高,也備受投資者關注。機器要成為機器人,需要很多設備,包括攝像頭或者音響,因此里面會摻雜著很多多元化數據的結合。
基因學
基因學領域同樣也會有較大的機會的原因是它產生大量的數據,用大數據來理解的是比較專業的領域,并且很難橫向發展。
當然,做風險投資,投的是創新企業,免不了也存在挑戰現有的法規的風險,但作為投資者更關注的點不是合不合法,更重要的是最終有沒有價值。比如一開始的視頻網站,滴滴打車和快的,當他們提供的產品有價值時,用戶就會有這個需求,盡管一開始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但很多國家和政府就必須要去考慮這個問題。每一次接觸到新型的商業模式來說,一定會有新的法規,如果不挑戰,就不會知道是不是能成功,但如果挺過去了,一般就可以成為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