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10億電子銀行客戶 四大行遭險企“搶婚”】臨近年末,一部分保險公司與銀行簽訂的代理合作協議也即將到期,這一階段,也是保險公司與銀行相互選擇的一個過程。那么,在2016年的合作中,雙方更看重對方的哪些資源呢?
臨近年末,一部分保險公司與銀行簽訂的代理合作協議也即將到期,這一階段,也是保險公司與銀行相互選擇的一個過程。那么,在2016年的合作中,雙方更看重對方的哪些資源呢?
記者獲悉,隨著近年來互聯網保險的發展,銀保合作將不再局限于物理網點,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互聯網渠道辦理銀行業務,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網銷渠道正成為代理保險產品的新渠道。數據顯示,僅四大國有銀行目前的電子銀行客戶已經超過10億戶,龐大的渠道優勢正成為銀行與保險公司談判的新砝碼。
記者從某中型壽險公司銀保相關業務人員處了解到,該公司在明年的代理協議中新增了銀行的移動互聯網這一銷售渠道。該公司不僅委托銀行在網上銀行代理公司的保險,還與銀行達成在網上銀行為保險公司的產品宣傳提供便利的協議,此外,雙方通過合作協議提供網上的友情鏈接,并開展其他電子商務方面的合作。
記者梳理了國有四大行互聯網用戶數據,2014年工行電子銀行客戶總數已經達3.9億戶,其中,手機銀行客戶1.6億戶;截至2015年6月30日,農業銀行電子銀行各類客戶累計達7.16億戶;截至2015年9月13日,建行個人網銀用戶數在同業中突破2億戶;2014年中國銀行電子銀行客戶數1.1億戶,手機銀行客戶數0.6億戶。不包括其他商業銀行,僅四大行的電子銀行用戶已超過10億戶。
除借力銀行互聯網銷售渠道外,在2016年的合作中,一些保險公司與銀行還達成了其他的合作意向,比如投融資業務與產品研發。
有險企與銀行簽訂的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融入、融出資金,在從事債券交易時,同等條件下,積極選擇對方為交易對手。同時,在政策的許可下雙方在次級債券、混合資本債券方面加強合作,并在資產證券化、不動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等創新領域展開合作。
在產品研發方面,以前的銀保產品均由保險公司專門開發,而未來雙方可能共同研發適合銀行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在宣傳推廣方面也由保險公司單方面宣傳變為銀行與保險公司共同宣傳。在銀行風險防范方面,保險公司為銀行提供防范信貸風險、信用卡風險等其他經營風險提供保險服務。
當然,在為保險公司互聯網等新渠道提供便利的同時,銀行也希望保險公司能將一部分優質客戶提供給銀行。比如,上述中型壽險公司與銀行達成合作協議,將一部分優質的客戶介紹給銀行,用于銀行卡業務的開發,保險公司協助銀行向保險公司客戶推薦銀行卡。
在這一基礎上,銀行希望可以為合作保險公司的營銷員、員工等代理發放工資、獎金、傭金及代扣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業務。銀行也希望保險公司相關人員為銀行保險銷售人員進行定期的業務培訓,培訓的內容應包括法律法規、業務知識、銷售技能、實物操作及職業道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