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表示,未來中國經濟的“提質增效”,還是要靠結構調整和改革。
今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表示,未來中國經濟的“提質增效”,還是要靠結構調整和改革。
有分析稱,目前在中國經濟正處于“溫和換擋”階段,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今后五年,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
該如何在“提高發展質量”的同時“不失速”?徐洪才認為,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還是要靠結構調整和改革。現在中國經濟結構出現了一些向好的趨勢,比如現代服務業發展很快,比如說現在消費對經濟拉動力已經大大超過了投資。所以過去那一種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現在正在轉變,新的動力正在形成。
徐洪才舉例稱,比如正在實施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以及互聯網+發展戰略等等,對傳統的行業進行改造,要轉向中高端,在全球的分工體系里面,不能老是在落后的低端位置,附加值低,那賺的錢就少,要提升競爭能力。就是說要素的投入轉向什么,提質增效,那么過去人口紅利享受了,那么現在這個方面壓力比較大,但是人才紅利還有很大的潛力。通過教育,通過人才素質的提升,企業家才能的發揮,還有一些科技人才的有效使用,然后科技成果的轉化等等。形成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那么這里面很大的潛力可以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