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1年第二季度的美元牛市很可能還將持續(xù)兩年時間,預計美元的貿易加權匯率將在此期間進一步上漲10%。
這是德意志銀行的宏觀策略師艾倫·拉斯金(Alan Ruskin)和喬治·薩拉沃羅斯(George Saravelos)作出的樂觀預期,他們認為美元牛市距離觸及下一個周期性高點還有一段路要走。
兩人之所以認為美元的牛市到現在還是完成了三分之二的理由如下:
自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被廢除以來,美元匯率的下跌周期一直都會續(xù)了9到10年時間,隨后則是6到7年的上漲周期。雖然所有周期都各有不同,但宏觀背景則確認了一種觀點,那就是當前這個美元上漲的周期還只是走了大約三分之二的路,整體指數還將在未來50個月左右的時間里繼續(xù)上升。
同樣的,在此前的周期里,美元的貿易加權匯率指數基本上都會追回此前的任何周期跌幅,在1978-1985年和1995-2002年的上升周期里分別上升了53%和33%。在上一次下跌周期中,美元的貿易加權匯率指數下跌了28%。我們預計,美元匯率最少也將完全追回這個跌幅,這意味著其貿易加權匯率指數將進一步上升10%。另外,美元的上升周期也很可能已經略微超過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因此美元的上漲走勢也很有可能會以較慢的速度到來。
拉斯金和薩拉沃羅斯指出,從以往歷史來看,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傾向于完全追回此前的跌幅,其上漲周期一般會比下跌周期短一些。基于以往的這種關系來看,這意味著美元的牛市很可能還將進一步持續(xù)兩年時間,漲幅至少會達到10%》
雖然兩人預計美元匯率還將進一步上漲,但目前還難以確定美元走強背后的推動力將是什么,也無法確定美元的表現將強于哪些貨幣。
他們對此作出解釋道:“從宏觀層面來看,2016年美元匯率的走勢如何將受到一種因素的重度影響,那就是其主要的宏觀推動力是美聯儲還是中國。如果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是主要的推動力,那么美元的上漲走勢就很可能將是緩慢而廣泛的,在四國集團的貨幣、大宗商品出口國的貨幣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之間均勻分布。另一方面,如果主要的推動力是中國,尤其是如果中國的外匯政策變成市場不穩(wěn)定性的一種來源,那么美元的上漲就將重度集中于大宗商品出口國的貨幣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身上,而四國集團貨幣的表現則都將跑贏大市。”
盡管如此,他們仍舊預計未來幾年時間里其他主要貨幣兌美元匯率將大幅下跌,尤其是大宗商品出口國的貨幣和歐元。
拉斯金和薩拉沃羅斯預測稱,到2017年澳元兌美元匯率將下跌至58美分,遠低于目前的市場平均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