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保費 +投資”的雙輪驅動,加上政策層面紅利不斷,2015年保險公司業績普遍大漲。到了年底,錢袋鼓鼓的險企們也在琢磨著如何把錢“花出去”。
受益于“保費 +投資”的雙輪驅動,加上政策層面紅利不斷,2015年保險公司業績普遍大漲。到了年底,錢袋鼓鼓的險企們也在琢磨如何把錢“花出去”。
進入12月份,以前海人壽、安邦保險為代表,險企在二級市場瘋狂掃貨,掀起一輪“舉牌潮”,“有錢任性”成了險企新貴們的個性標簽。
險資們“圍獵”的目標,主要集中于地產、銀行、商貿等領域。“舉牌潮”的背后,是其面臨的“資產配置荒”現狀。而股市的風險也讓險企們背負著較高的償付壓力。
【資金】
舉牌大潮總耗資超千億
下半年令市場最為關注的,莫過于前海人壽及其背后的寶能系對萬科第一大股東寶座的爭奪戰。從今年7月份開始,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多次舉牌萬科,目前寶能系持有萬科總股份早已超過華潤,為第一大股東。
此外,安邦保險也加入了萬科A的股權爭奪戰。根據萬科12月9日發布的公告,安邦保險通過旗下子公司,耗資近80億增持萬科股份至5%。就在同日,上市公司金風科技與同仁堂也宣布被安邦舉牌。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整個12月,安邦保險舉牌的上市公司還包括金融街 、大商股份 、歐亞集團等。
同樣堪稱“霸道財主”的還有富德生命人壽與陽光保險 。富德生命人壽在12月初第四次舉牌浦發銀行 ,以合計20%的股份直逼浦發實際控制人上海市國資委。而陽光保險在11月30日同時舉牌京投銀泰 、中青旅和承德露露三家上市公司。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7月份股市震蕩后,國華人壽 、中國人保 、上海人壽、君康人壽和百年人壽等多家險企加入到舉牌大軍之中。整個下半年,已有至少26家上市公司被險企舉牌。而險企們在這場“舉牌大潮”中,投入的總資金早已超過千億元。
【熱點】
地產股受青睞
被舉牌的眾多上市公司,涉及行業廣泛,包括房地產業、銀行業 、食品飲料業、餐飲旅游業、電力行業、醫藥生物 、軟件開發及服務業等。而在這些行業中,地產板塊比重最大。
早在今年4月,中國平安就斥資62.95億港元,入股碧桂園,持股比例達9.9%,成為碧桂園第二大股東,開啟了險資入股房企的大幕。
而萬科A于12月7日和9日發布的兩份公告,掀起了險資“圍獵”房企的高潮。公告顯示,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合計持股再超華潤成萬科第一大股東。安邦則增持萬科5.5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
除萬科外,僅在12月之內,被險資增持或舉牌的房企還包括京投銀泰、遠洋地產、金融街、金地集團 .
對于近期地產股成為被舉牌的焦點,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國內龍頭房企的PE僅在7倍至9倍之間,收購地產公司的股權非常劃算。
另外,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與養老、健康相關的產業都會迎來新的機會。保險公司除了積極拓展商業養老保險外,還將加快養老服務業和保險產業的結合。其中,養老社區的建設將是重要的一環。
除房地產行業外,銀行板塊也是險資青睞的對象之一。早在2014年,安邦系就曾舉牌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 。今年7月,中國人保舉牌興業銀行 ,持股比例增至14.06%。另外,富德生命人壽四次舉牌浦發銀行更是引來市場高度關注。截至12月8日,富德生命人壽已持有浦發銀行20%股份。
此外,商業貿易板塊的績優公司也受險資青睞。12月21日晚間,大商股份和歐亞集團分別公告,被安邦保險舉牌。此前,前海人壽舉牌過南寧百貨 、合肥百貨等商貿企業。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資本市場目前所體現的機構對龍頭績優公司或品牌公司的舉牌收購,顯示出中國機構投資者步入并購市場的一個變化,即傳統對劣質公司的收購正在向品牌與優質公司轉移,體量與規模的變化也顯示出中國資本市場的潛力。
【風險】
股市波動下的償付壓力
保監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保險行業整體保費收入達到2.07萬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保費的快速增長,意味著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迅速增加。
股市成為了保費余額上漲后的重要投資途徑。近半年來,險資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數額持續上漲。
對此,一位保險業人士表達了擔憂:“股市畢竟是有風險的,目前來看,險資入股的都是一些績優股、藍籌股,流動性也都比較好,但并不意味著這些股票就沒有波動。如果出現比較大的波動,可能會影響保險公司的現金流,進而影響償付能力。”
這種激進的投資風格也引來了監管層的關注。12月中旬,保監會發布《加強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審慎性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指引》及應用指引等文件,要求保險機構重視和加強資產負債管理,進行資產配置壓力測試,評估對資產收益率、現金流和償付能力的影響。
■ 分析
舉牌潮折射險企資產配置荒
對于險企在二級市場集中舉牌的行為,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或許折射出當前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面臨著資產配置荒的挑戰與考驗。
上述保險業人士表示,“保費余額升高,必然有更高的資產配置需求 。保險公司過去投資主要靠債券等渠道,但是經過連續降息,這些傳統資產配置渠道的收益已經變得很低了,所以只能進入股權市場。這可能也是一個無奈之舉。”
同時,保監會也逐漸放寬了險資投資股市的限制。多位業內人士分析,險資投資股市,并不在意短期股價的波動,主要目的是財務投資,長期來看可以收獲較高的股息分紅。國信證券分析師表示,目前被舉牌的股票大多屬于藍籌股,以房地產、商貿、銀行等傳統行業為主,同時有較高的股息率,而股東分散。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一般低于25%,同時具有較高流動性。
舉牌回報率高的上市公司已成為解決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壓力的一個途徑。上述保險業人士預測,明年資產配置荒可能仍將持續,險資舉牌潮短時間內可能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