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人民幣加速貶值,降準預期催化下,期債市場加速上行,屢創新高,暗含資產回報率下行的趨勢未變,債市依舊火熱。12月,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3.05%快速下行至2.80%,較2009年2.7%僅高出10基點,筆者認為短期債市回調的壓力加大,而在債牛格局未變的情況下,建議投資者待期價回調后買入持有。
近期在人民幣加速貶值,降準預期催化下,期債市場加速上行,屢創新高,暗含資產回報率下行的趨勢未變,債市依舊火熱。12月,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3.05%快速下行至2.80%,較2009年2.7%僅高出10基點,筆者認為短期債市回調的壓力加大,而在債牛格局未變的情況下,建議投資者待期價回調后買入持有。
人民幣貶值不足慮
近期人民幣加速貶值,截至12月29日,12月在岸人民幣較美元貶值幅度達到1.37%,市場對貶值可能帶來的通脹擔憂再次升溫。一般來說,若貨幣貶值幅度較進口商品下跌幅度更大,才會導致通脹問題,如今年的俄羅斯和巴西。但當前,由于人民幣貶值反映出市場對我國經濟增長疲軟的擔憂,而進口商品如國際大宗商品一般也會受到波及而下跌。因此,人民幣貶值一般并不會帶來進口商品價格的明顯走高,通脹擔憂或不足為慮。
此外,人民幣貶值帶來的資本外流壓力增大,央行是否會通過降準對沖資金缺口也為市場焦點之一。從歷史經驗來說,國內經濟增長動能的恢復才是轉變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根本。我國在1998—2001年期間同樣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離岸遠期NDF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報價一直高于當時我國官方實行的固定匯率。而當時我國實行降準等寬松政策,經濟基本面實現好轉,而人民幣貶值壓力隨經濟基本面好轉而消失。因此降準的最終著眼點在于是否有利于國內實體經濟增長,后續降準的可能性依然較大。但鑒于目前經濟環境更為復雜,降準的節奏和幅度或更為審慎。
節前資金利率平穩
目前臨近年末,資金面保持相對寬松的局面,銀行間資金利率重心略有上移,但市場化資金利率延續下行。具體來說,3個月期限利率由12月初3.05%小幅上行至3.08%,較10年期國債收益率高近28個基點。從央行嘗試構建的利率走廊來說,市場普遍認為資金利率上限為常備借貸機制的利率,下限為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利率。而11月底央行進行MLF操作,期限為6個月,利率為3.25%,對資金利率起到封頂的作用。
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市場化資金利率依然延續下行趨勢,再創本年度新低,資產荒的局面并未得到有效緩解。12月7天年化收益率由2.75%下行至目前的2.69%,較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10基點左右,10年期國債相較于市場化資金利率并未出現高估。
長端國債收益率降至絕對低位
從現券市場來說,10年國債收益率已經突破3%關口,下行至2.8%,相較于2009年2.7%和2002年2.3%的歷史低點分別僅有10個基點和50個基點的空間。相較目前情況來說,去產能、調結構的格局與2002年時更為相像,而經濟仍未現企穩跡象,債券牛市難言結束。但短期隨著國債收益率逐步逼近前低,回調壓力也逐步增大。
需要注意的是,受制于資金利率下行速度緩慢,國債收益率曲線較為平坦,中長期國債收益率較歷史底部仍有較大空間。目前,7年期國債收益率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基本持平,甚至一度出現倒掛的局面。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下行至3%以下,10年期債的CTD已經轉變為7年期國債,7年期國債受追捧的概率較大,或將為10年期期債提供額外的上漲動能。
整體來說,債市牛市難言將結束,但短期快速上漲后回調壓力增大,多單可以減倉離場,等待期價回調后再次布局多單。